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報:王永慶 最值得尊敬的企業家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0-17 13:25:49  


  中評社香港10月17日電/聯合報今天社論說,經營之神王永慶逝世,朝野俱見真誠的悲悼。一部王永慶個人傳奇,不但在半個多世紀以來與台灣經濟奇蹟同步;更重要的是,王永慶素樸內斂卻又豪放進取的風格,儼然已成台灣企業的典範。社會的口碑是:王永慶是“大企業家”,更是足以垂範永世的“偉大企業家”。

  這位永不休息的經營者,直到他長眠前的一刻,還在越洋旅行進行業務考察。他九十二年的人生,可謂沒有一天虛度。從十六歲用借來的兩百元資金開了自己的米行,到三十八歲那年寫信向“經濟部長”尹仲容自薦投資塑膠工業,邁出台灣石化工業的腳步;如今,台塑集團每年產值高達二點六兆,雇用了八萬多名工作者。兩百元到兩兆多的變化,王永慶寫下的不只是他個人的傳奇,也是台灣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蛻變的精采歷程。

  社論說,雖然早就得到“經營之神”的稱譽,但王永慶和台塑集團的成功絕非僥倖,而是憑著堅韌的毅力,千錘百鍊出來的成果。這位僅有小學學歷的企業家,沒有滿足於米行、木材行的成就,沒有佇足於塑膠王國的霸業,而是一路以全球先進產業為師,一路向輕油裂解、醫療、生物科技、電子半導體和光電等領域挺進,始終保持台塑集團日新又新、與時俱進的領先地位於不墜。

  王永慶的事業並非從未遭遇挫折與失敗。黯然結束的台朔汽車廠,功敗垂成的大陸海滄計劃,都未能如預期拓展。包括當年在環保運動中備受批評的台化公司,以及在宜蘭利澤建廠受阻的計劃,都反映了企業在大時代浪潮中必須承受的衝擊。王永慶從不逃避問題,時代丟給他一個題目,他必正面迎對,想出解決辦法。正因為那一波強大的社運浪潮,台塑有了在麥寮填海的六輕計劃,以及順勢而生的綠化及有機栽植計劃;就像因應台灣人口老化而有了“養生村”的成立,預見能源短缺而有了多項汽電共生事業。這些事業雖未必皆有成績,但反映了王永慶轉動不停的頭腦與海闊天空的創意與企圖。

  就在王永慶去世前幾日公布的台灣“最會賺錢”的企業中,台塑集團高居第一,這並不令人意外。長期以來,台灣股市的績優股,“台塑四寶”一直以其穩健、誠信,獲利率高被列為指標。比較值得注意的是,在十大賺錢的財團中,台塑集團是唯一的製造業集團,其餘皆為金控集團。台塑保持其“製造業本位”的立場,沒有涉足狂熱的金融浪潮,凸顯了王永慶的務實與負責的風格:以其精明準確,卻始終不願從事以錢套利的生意。這種有為有守,正是王永慶深受社會信賴的原因。

  社論說,在政治波瀾不斷的年代,台塑家族極少捲入色彩爭議;在經濟泡沫的危機,台塑集團沒有誤蹈地雷;在貪瀆成風的時代,以台塑集團之龐大從未傳出非法醜聞。可以想見,王永慶能維持台塑傳奇半世紀的屹立,祕訣不止是膽識過人、眼光獨到或精準算計而已;更令人嘆服的,是他建立了一套有效而嚴謹的企業倫理及軌範,並在自我嚴格要求的標準中追求利潤。這點,對照今天台灣政商關係混濁,及企業浮華投機成風的情境,更是不易。

  比起辜振甫,他少了一分文采;比起張忠謀,他少了豐富的國際背景;比起郭台銘,他沒有那種一擲千金的霸氣。但王永慶數十年如一日的兢兢業業,前瞻而不浮誇、務實而不保守、果斷而不失穩健;這種正直及負責的品質,才是最珍貴的台灣企業精神。令人動容的是,他告誡子女:“財富只是社會讓我們暫時保管的錢,一定要好好使用。”半世紀來,在他建立的企業中工作過的已超過兩代台灣人;他對台灣經濟的貢獻,絕對比台塑王國的基業要廣闊、深遠得多。

  生於新店,發跡於嘉義,投資遍及台灣和全球,死於紐約,將安葬於台北,王永慶寫下的經營傳奇,不僅穿越了時代,也跨越了地域。稱王永慶先生為“中華民國”最值得尊敬的企業家,他當之無愧。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