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應時而變 人民軍隊向精兵合成高效闊步邁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0-17 17:15:45  


解放軍1999年閱兵式上的現代化99式主戰坦克。(資料圖)
  軍事發展史表明,任何一次軍事變革的實現與完成,都有賴於建立新的體制編制。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黨中央、中央軍委審時度勢,從服從服務於國家經濟建設大局需要,適應世界新軍事變革發展趨勢,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大局出發,連續3次實施裁軍,裁減員額達170萬,裁軍規模之大、範圍之廣、力度之強、速度之快,為世界軍事史上所罕見。通過裁軍,不僅縮小了軍隊數量規模,更重要的是理順了關系、優化了結構。潮頭觀瀾,令人振奮:我軍創新的軍事理論、科技含量高的武器裝備、高素質的軍事人才,正通過科學的體制編制,轉換成部隊打贏信息化條件下戰爭的能力,人民軍隊向著“精兵合成高效”闊步邁進。 

  金秋塞北,“礪兵-2008”實兵對抗演習如火如荼。 

  超視距打擊、全方位感知戰場、實時化控制、諸兵種合成作戰,複雜電磁環境對抗……一系列全新的作戰方式和指揮形式,折射出我軍戰鬥力生成模式的巨大變革。 

  “紅”“藍”雙方,一個是我軍第一支輕型機械化步兵旅,一個是我軍第一支經過信息化改造的裝甲團;一個傳承了新四軍的血脈,一個從抗美援朝的戰場走來。作為我軍體制編制改革的“先行者”和“見證人”,兩支英雄部隊的涅槃重生,正是人民軍隊在中國特色精兵之路上全面轉型的生動寫照。 

  應時而變——精兵之路邁出歷史步伐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上世紀80年代,一位智者犀利的目光穿透了冷戰的陰霾—— 

  作為人民軍隊的締造者之一的鄧小平敏銳地洞察到:和平與發展已成為時代的主題,世界大戰一時打不起來。 

  這意味著,擁有400萬之衆的人民軍隊,必須尋找新的建設模式和發展出路。 

  1985年6月4日,在人民大會堂東大廳,鄧小平同志輕輕伸出一個指頭——裁軍100萬!他向世人傳遞這樣一條信息:人民解放軍正放棄過去的“人海戰術”,轉向中國特色的精兵之路。 

  按照精兵合成原則,中央軍委將單一兵種的野戰軍統編為集地面突擊、火力打擊、作戰保障和後勤保障等多兵種合成的集團軍,集團軍中的技術兵種數量首次超過了步兵。緊接著,陸軍航空兵成立,海軍艦載機部隊組建,空軍和第二炮兵增加了新機種、新型導彈部隊……經過一連串前所未有的大手筆,我軍戰鬥力構成中,高技術軍兵種已成為主戰力量。 

  短短3年,人民解放軍總部機關的人員編制精簡近一半,11個大軍區合并成7個,減少軍級以上單位31個,76種職務由軍官改為士兵擔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