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張榮恭:外交休兵有效,台灣至少保住二邦交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0-20 17:48:40  


張榮恭表示,馬英九推動外交休兵,台灣至少保住2個邦交國。(中評社 康子仁攝)
  中評社台北10月20日電 (記者 康子仁)馬英九推動的“外交休兵”,到底有沒有具體成效?國民黨副秘書長張榮恭今天在“監察院”舉行的一場公聽會表示,“以我們所知是有效的”,在馬英九就職前後一直到現在,台灣至少保住2個邦交國沒有跑掉。

  張榮恭指出,如果按照過去的做法,台灣恐怕面臨2個邦交國斷交的危機,一旦要繼續維持,大概要投入更多的資源,“但是現在台灣不必投入這麼多資源”,台灣民眾對於金錢外交已經非常厭煩。

  “所以如果我們從兩岸關係著手,應該可以和大陸協商,爭取台灣更大的外交空間”。張榮恭說,雖然協商結果不會達到最高目標,但是會比現狀好,“因為台灣不在兩岸關係上製造問題,所以也會爭取到國際上更多的支持和肯定”。

  張榮恭強調,外交休兵之後,台灣可以得到更多的國際肯定,再加上兩岸和解與協商,“台灣的空間會比過去來得大”。

  張榮恭表示,如果觀察從1990年代國民黨主政期間,一直到2000年陳水扁執政時,台灣的外交作法,應該可以得到一個結論,“外交不能不休兵”,因為如果不休兵的話,台灣的外交空間只會越來越小。

  張榮恭說,如今再加上經濟的因素,90年代時台灣的經濟情況蠻好的,2000年時已經不是那麼好。在90年代,台灣的外匯存底和大陸差不多,現在差距非常大。所以在李登輝執政時,還可以公開表示援助柯索沃3億美元,“現在的政府做不到這些事情”,但是大陸可以解除非洲“國家”的債務幾十億、幾百億美金,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

  另外,在政治因素方面,張榮恭說,連美國助理國務卿都公開表示,“現在在國際社會上,美國已經沒有一件事物,不需要和中國大陸協商”。

  張榮恭表示,反觀台灣,90年代李登輝推動務實外交,2000年之後,邱義仁強調烽火外交,台灣的邦交國也減少6個,這些年來要維持20幾個邦交國,“不知道要花多少資源,肯定是不少”。張榮恭認為,這樣的情勢如果維持下去,對台灣很不利。

  張榮恭說,如果再考量兩岸因素,2000年之後,台灣的“元首”、“副元首”或“行政院長”層級的外交,除了一、兩件闖關、具有爭議性的之外,可以說幾乎是零。

  張榮恭指出,90年代李登輝訪問過菲律賓、印尼、泰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約旦和美國等,這些都不是台灣的邦交國。當時的“副總統”連戰也訪問過馬來西亞、新加坡、墨西哥、奧地利、匈牙利、捷克、烏克蘭、愛爾蘭、奧地利和冰島等,同樣也不是台灣的邦交國。

  90年代的“元首”、“副元首”外交,到了2000年終止完全沒有。張榮恭認為,不能不考慮到90年代,兩岸有進行協商。除了正式的兩會協商管道之後,辜汪二老見過兩次面,李登輝與大陸高層之間還有私下管道,但是這些在2000年之後都沒有。

  張榮恭強調,台灣的“外交”或“主權”問題,必須要務實面對大陸因素,究竟要一直採取對抗的政策,還是要加入兩岸協商的政策,“我認為外交休兵就是要加入兩岸協商政策,對台灣的外交空間有幫助”。

  張榮恭指出,以目前台灣參加的國際性組織來說,雖然它的狀態我們不是很滿意,但至少可以接受。在國際奧會當中,台灣運用的是1979年名古屋協議,“如果中共抵制到底,台灣恐怕沒有辦法參加”。“亞銀也是如此”,1985年大陸和亞銀達成備忘錄,台灣可以參加亞銀;APEC也是相同情況,由於大陸和APEC達成備忘錄,台灣也可以加入。

  張榮恭表示,“大陸因素我們不能忽略”,從過去10多年的經驗來看,台灣應該得到“不休兵對台灣不利”,所以國民黨走的是休兵的路。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