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林毅夫:中國不宜赴美國“抄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0-27 12:41:15  


  中評社北京10月27日電/5月底出任世界銀行副行長並兼首席經濟學家的林毅夫,近日首次回國。他在談及金融海嘯時預警:“發展中國家受發達國家經濟衰退影響,出口會急劇減少,並將面臨投資資金緊缺”。發展中國家可能產生“危機的第二輪效應”。

  昨日上午,林毅夫參加“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高層國際論壇”。論壇間隙,他接受採訪解讀經濟熱點問題。

  新京報報道,國際金融危機蔓延,各國都關注中國這個巨大的經濟體將承擔怎樣的責任。林毅夫預計,中國明年的經濟增長速度可能在8%到9%之間,經濟的快速發展是中國對這次金融危機做出的最大貢獻。在他看來,2009年強勁的消費支出和固定資產投資將繼續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動力。“和過去兩位數的增長來比,確實會有2%-3%的調整,但對全世界來說,依然是個快速增長。”

  近來,中國政府一系列刺激房地產市場的政策,引起高度關注。有疑問稱,中國宏觀政策的調整“會否為解決一個問題而造成一個更大的問題”。對此,林毅夫表示,這要視調整是“整體的調整還是大幅度的進入”,“很多東西都是度的問題”。

  此前曾有建議,中國資本應趁機進入美國,所謂“抄底”。對此,林毅夫不認為目前是資本入美的好時機。他表示,“中國相對來說是一個資本短缺的國家,人均資本還不是多到可以輸出到資本豐富的國家。”林毅夫認為,中國應該利用外匯去獲得資源,或者用資本幫助中國產品進入一些國際市場。“還可以用資本去獲得產業升級技術”。

  現在有說法認為中國應該拿2萬億外匯儲備去救市。對此,林毅夫指出,這2萬億並不都是現金,而大部分購買了美國的國債,如果在這個時候拋售套現,將很有可能引發另一場危機。林毅夫說,中國應對金融危機有個“藥方”,就是“刺激內需”。中國提高內需的空間很大,比如說要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增加對醫療、社保方面的支出,“很重要的是不能忽視農村這塊最大的市場”。

  由於全球經濟減速可能加快,有人擔心中國大量出口廉價商品會衝擊歐美國家產業,並影響就業,這種狀況會引起歐美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回潮。林毅夫說,中國出口的廉價商品多為西方消費者日常生活必需品,西方消費者即便收入減少、減少消費,但首先減少的是對高端產品的消費,中國低成本的產品在困難時期會暢銷,“他們可以花低價購買生活必需品,怎麼會引起貿易保護主義的回潮呢?”


    相關專題: 百年一遇 金融海嘯席捲全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