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少數想控制多數 民進黨永遠有藉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0-28 09:13:23  


  中評社台北10月28日電(記者 林淑玲分析報道)民進黨在失去政權的這麼短時間之內,就重返街頭,回歸衝撞體制路線,在全球民主政黨之間並不多見。民進黨可能認為,短期內已無重新執政可能,才做此選擇;但也因為曾經執政過,使綠營重返街頭正當性蕩然無存,想要以少數控制多數的論述,處處自相矛盾。

  回首民進黨從黨外到現在的20多年,綠色陣營從來不是台灣的多數。在黨外時代,綠營以走上街頭抗議國民黨威權體制,打壓少數,台灣不少社會菁英基於對於政治力嚴重失衡的不滿,站到綠營這一邊,促成了後來包括終結“萬年國會”、“總統直選”等等重大政治改革。

  2000年陳水扁儘管贏得“總統”大選,卻是朝小野大。這時候,不再抗爭“大吃小”的民進黨搖身一變,變成是少數的一方想包山包海,從政府人事,到兩岸政策、民生議題,都捏在手裡不放。最近扁家弊案發生,吳淑珍神秘的政商電話本曝光,外界才終於了解陳水扁為什麼要把人事、政策一把抓。但在當時陳水扁認為,選民選了他,當然就是把權力交給他,立法權不能凌駕行政權。

  陳水扁執政時執意“以小吃大”,不肯向多數妥協,讓政府嚴重空轉,那8年台灣鄰近的亞洲各國都在拚經濟,只有台灣在拚政治。那段時間,很多人形容,扁政府是“橫柴入灶”;現在回頭看,陳水扁當初如果不是這麼生吞活剝,吃相難看,民進黨或許也不會這麼一敗塗地。

  現在,民進黨下野了,在“立法院”席次,竟然比早年未執政時更少,以前堅持行政權獨大的聲音現在通通不見了,還是繼續想要“以小吃大”。民進黨“立委”管碧玲日前狠狠甩了國民黨“立委”洪秀柱一個大耳光,民進黨非但不道歉,反而聲稱這是少數黨沒有提案權的體制不公所造成的。

  民進黨振振有詞,但這種說法在邏輯上很難成立。“立法院”是展現民意的地方,少數本來就應該尊重多數,“絕對多數”佔優勢是天經地義的事。民進黨席次少不是源於政府的分派,而是人民決定的,自己沒辦法獲得人民支持,拿到更多席次,要怪誰?

  至於民進黨抗議選制不公,單一選區兩票制是民進黨任內改的,也不是只有台灣一個地方實施。這個選制有利於走中間路線的政黨,民進黨要向台獨基本教義派傾斜,拒絕中間路線,那也是自己的選擇。

  而兩岸政策,台灣民眾322在大選都已經表態不想再衝突了,馬英九只是落實承諾,否則如何向投票支持他的選民交代。
 
  民進黨高層都是社會菁英,論述能力一流,像諸如不論執政或在野,永遠都想以少數控制多數,天底下哪有這種他包贏,別人包輸的事?雖然政治通常只問立場,不問是非;但過於不問是非的結果,就是像陳水扁那樣。


    相關專題: 陳水扁巨貪現形 民進黨陪葬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