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互聯網已躍居電視之上 領導人紛紛“觸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1-05 14:11:02  


網絡時代更應重視疏通民意表達渠道 讓網絡成為黨提升執政能力的利器
  中評社北京11月5日電/新華網專題指出,近年來,由於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和互聯網覆蓋面的日益擴大,互聯網已經成為公衆表達和交流的重要平台。有網民提出,互聯網開辟了民意訴求新渠道,網絡民意的“力量”在近兩年愈發強大,正對現實生活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而由於網絡的廣泛、迅速、聚合、難以預測等特點,網絡民意正助推各級政府提高執政能力。

  以下是該專題的一些文章、觀點摘要:

  日前,中國青年報社調中心通過益派市場咨詢公司對2874人進行的調查顯示,67.1%的公衆認為互聯網的影響越來越大,已經“成為官方了解民生、體察民意的重要途徑”,71.9%公衆認為,網絡表達將成中國式民主建設的新通道。事實上的確應該如此,因為網絡已經日趨顯現“第一媒體”之勢,據報道網絡媒體已經超過報紙、雜志、圖書、電影、戲劇等傳統媒體對民衆的影響,並呈現出取代電視的發展勢頭。2007年9月,美國的一份調查數據表明,互聯網和電視是人們最為青睞的傳媒,但互聯網已躍居電視之上。在這種形勢下,如果不重視網絡,顯然是阻斷了大量社情民意。

  領導紛紛觸網 民意借網出海 

  網絡實現了官民的“零距離”接觸。且不說總書記、溫總理等中央領導十分重視網絡民意,越來越多的地方官員開始真正走進網絡,在網上與網民平等交流、聽取意見、體察民情,他們隔三岔五地做客聊天室,就熱門話題與網友互動聊天,或開通博客,征集群衆意見。前不久,湖南省委宣傳部長蔣建國便建議幹部把上網作為讀書、看報、聽廣播、看電視以外的“第五個習慣”。無疑,官員熱衷於網絡,這就是執政能力與方式的與時俱進,它凸顯了幹群的“魚水情誼”、“一家親”。 

  “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展,網絡不僅成為人們學習、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基本工具,也成為各種社會思潮、各種利益訴求的集散地和傳遞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

  “網絡民意作為一種原生態民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群體的利益訴求,為公共決策的價值取舍、利弊權衡提供重要依據。而網絡民意傳播及時、覆蓋面廣、參與方便的特點,則為政府釋放'決策氣球'、了解民心向背提供了成本低廉、反應快速的平台。” 

  “網絡民意的‘力量’呈逐年強化趨勢,尤其是在今年,從藏獨事件到汶川地震,從翁安事件到三鹿問題奶粉再到近期的蛆蟲橘子,虛擬網絡上民意巨浪汹湧,正對現實生活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 

  “新興媒體的崛起拓展了民意表達空間,激活了民衆的精神訴求,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社會輿論的走向。” 

  在一些地方,一些官員關注網意不是尊重民意,而是鉗制民意,比如曾經發生的某地官員拘捕發帖子的網民就是實例。還有的官員表面看起來對網絡很感興趣,但實際上是搞形式主義,並沒有真正解決民衆反映強烈的問題。仍舊有一些官員並不“歡迎”網絡。前段時間,某地宣傳部長在接待記者採訪時表示,“以前沒有網絡的時候多好啊,想讓怎麼說就怎麼說”。之所以懷念無網絡時代,正在於網絡暴露了其治下的一些“陰暗面”,一些官員想掩蓋也掩蓋不了,於是反過頭來怪罪起網絡了。應該說,這種心態不是孤例,還有相當一部分官員都持有這樣的心態。

  網絡時代更應重視疏通民意表達渠道 讓網絡成為黨提升執政能力的利器 

  一些領導幹部往往把網絡當作“洪水猛獸”,聽不得半點“不同”的聲音。對“互聯網政治”卻抱著抵觸態度,一是懼怕,二是打壓,三是不理。所謂懼怕,就是害怕百姓在互聯網上反映問題、提意見,懼怕自己或小團體的東西被拿到互聯網上曝光。所謂打壓,就是在懼怕心裡驅使下,利用手中權力打壓互聯網上的民意,通過各種可能的手段阻止本單位、本地區群衆上網,使盡各種威脅手段,阻止網民在互聯網上發表意見,甚至清查處理報複發言的網民等。所謂不理,就是自己沒有使用現代科技手段進行調研、聽取意見的意識,而對互聯網上的建議一概不聞不問。

  為了黨和人民群衆的利益,為了提高執政水平,身為領導幹部,對待互聯網的態度應該是,不要懼怕而要敢於正視互聯網,積極參與互聯網上的各種討論,虛心聽取和收集互聯網上的民意,為決策提供依據。一個有政治頭腦、現代科技意識,一個有民主作風和科學決策精神的領導幹部,不僅要經常下基層調研,而且要經常到互聯網上去調研。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