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大公報:中國須作好準備進行連珠炮發財政擴張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1-11 16:10:52  


  中評社香港11月11日電/香港《大公報》今天發表題為“欲遏經濟下滑 財政還需擴張”的社評說,昨日兩地股市受中央的刺激經濟方案鼓舞,上證綜指升逾百分七,香港恒指亦升百分三點五,連帶上周五的“春江鴨”式低位反彈,已上升約一成。然而股市的反應或只短暫,更重要者是刺激措施要能真正改變經濟基調扭轉下滑勢頭,從而為市場重拾信心打下堅實基礎。

  社評表示,五日的國務院會議決定,進一步由擴大內需來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並出台了十項相關措施。會議提出為抵禦國際經濟環境的不利影響,必須採取靈活審慎的宏調手段,轉向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這顯示了一個重要的轉向,等如正式宣布自去年末開始的“從緊”政策完結。其實在兩月前中央決定宏調策略,由防過熱及防高通脹的“雙防”,轉向保增長控通脹的“一保一控”,便意味調控政策必須作出由收緊轉向擴張的相應調整,否則“保增長”便無從說起。在會議前貨幣政策已明顯放寬,連番減息及存款準備金率,和取消信貸額度控制等,都清晰反映了新的政策方向。

  因此會議的最重要新舉措,便是推出了全面的財政擴張政策。財政措施如選擇得當,對推動經濟可起直接而高效的作用,而且導向性強,可以較好地結合總量擴張及結構優化的目標一併推行。故刺激內需的組合拳,最好以財政開支為主導,而以貨幣放寬為配合。一年來貨幣收緊過頭導致流動性不足,影響正常投資及經營而拖慢增長。會議明確指出要加大金融的支持增長力度,和合理擴大信貸,表示貨幣政策可回復到“容納”(accomodate)增長的正常狀態。以目前增長及通脹的情況看,廣義貨幣供給及信貸金額的增長,應回到一成六以上才算合理。如數月內未達此目標,央行便有必要加強數量型貨幣放寬力度,並減少對外匯儲備增長的沖銷。

  社評指出,財政擴張主要是以擴大投資及加強扶助民生為目的,基本方向正確,符合直接高效的要求。尤可喜者是沒有回應減稅的要求,單純減稅只有間接作用效率不高,這次減輕稅負千二億元,乃配合增值稅改革而來者,有鼓勵投資(尤其技術改造)的作用,故仍屬可取。今後必須注意財政擴張力度是否足夠。兩年內相關開支達四萬億元,相對每年國家財政預算的約五萬億規模並不少,但大多數不是新增開支。估計財赤增加只一千億元,相對GDP不足半個百分點,乃十分溫和的財政擴張。在上輪經濟低谷財赤便曾突破三千億元,佔GDP逾百分二點六,今次國內外形勢比當時兇險得多,故增至五千億赤字並不為過,這樣佔GDP仍不過百分二,不會引致負擔過大問題。由於這次刺激行動並非前瞻性,而是在第三季出現經濟增長硬著陸後才出台,令難度加大,若要盡快生效後發先至,便須落重藥。因此,新增千億投資只能是第一期投入,明年必須逐步加碼。年中時美國的刺激經濟方案,一出手便是GDP百分一的財政擴張力度,現時又正考慮推出與之相若的第二輪刺激方案。中國亦須作好準備,進行連珠炮發的財政擴張,否則難以改變增長的加速下滑之勢,對國家及全球均無好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