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聯合早報:美國汽車業快淘空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1-17 14:04:38  


 

  底特律削減人力成本才是治本 

  美國輿論指出,向汽車業注資是治標不治本的做法。底特律必須生產有競爭力的產品,削減人力成本,恢復競爭力。 

  輿論認為,由於生產線和工會大多位於選舉“搖擺州”如密歇根州和俄亥俄州,因此政治領袖不願意觸碰人力合約及工會這個燙手山芋。 

  《華爾街日報》上周一的社論指出,衆議院議長佩洛西和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裡德代表汽車工業,聯名寫給財政部長保爾森的求助信中,沒有提及導致底特律陷入今天這個局面的工會合約。 

  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實力強大,其來有自。1936年,“通用”遭遇工會長達44天的罷工,成為汽車工業第一個被工會“試刀”後就範的對象。“福特”在最高法院和10天罷工的壓力下與工會達成勞資協議,以及“克萊斯勒”工人的罷工,都促使工會實力大增,成為工人的利益代表。 

  不過,勞資雙方意識到危機迫在眉睫,在去年底達成新的勞資協議。除了設立員工自願福利信托基金接過退休員工醫療保健的責任,新協議也允許資方對現有工人和新雇工人實行雙重的薪資福利標准。新雇員薪資福利低於現有水平,有助於資方逐漸降低人力成本,拉近與日本汽車製造商的人力成本差距。 

  密歇根汽車業智囊機構的汽車研究中心項目經理陳延光,通過電郵接受本報訪問時說,由於製造商已經沒有雇用什麼新工人,因此新標准還沒對公司產生什麼效果。他相信,目前的困境將不會改變這套工人薪金福利標准,除非資方與工會重新談判,或者法官未來在破產申請中對合約另有判決。 

  而隨著“通用”決定在今年底削減白領退休員工的醫藥福利,《紐約時報》報道,底特律汽車業退休人士開始尋找醫藥保險。對於這些過去不曾擔心醫藥保險的白領階層來說,搜尋和仔細閱讀各種保險規章,是一件痛苦的事。一些老人則組織了聯誼會互相幫忙。 

  美國《商業周刊》今年初報道,聯邦政府向來喜歡通過條例鼓勵底特律提高燃油效率,而不是通過燃油稅務鼓勵消費者購買省油汽車,原因是消費者有投票權。 

  一些媒體則指責底特律投資不足,沒有研發新產品,把市場拱手讓給日本車,也沒有對肯定會上漲的燃油價格做好準備。不過,業內人士說,輿論的批評把問題簡單化,而且沒有對業者過去10年的各種努力給予肯定。 

  “通用”的通訊副總裁塞爾沃納說:“過去5年裡,汽車工業進行的重組比美國歷史上任何一個行業(在同期內)進行過的重組還要多。” 

  “福特”曾在2000年設立研究團隊,設計省油小型車,同日本車競爭。然而,團隊不知道該如何從高人力成本生產線製造的低售價省油車賺取利潤。 

  1979年的石油危機,促使“豐田”等日本車公司開發高燃油效率技術。日本汽車工業將省油作為最高目標,底特律則著重於利潤高、耗油也高的卡車及運動休閑車。到了近年日本車公司開始引領環保車潮流,底特律對混合動力等環保技術的研發投入更是明顯不足。 

  豐田、日產、日本電氣公司(NEC)和鬆下電氣(Matsushita)等正紛紛擴大電池研發開銷與生產線,美國汽車工業則仍處於研發階段或剛獲得設廠批准。 

  “通用”已宣布向日立(Hitachi)進口鋰電池,“福特”向三洋電機(Sanyo Electric)獲取電池供應。一些美國電池業者則已開始要求華盛頓給予更多研發與製造技術支援。 

  輿論不贊成政府出手救底特律 

  密歇根汽車業智囊機構汽車研究中心認為,聯邦貸款擔保是底特律目前的唯一救生圈,不過底特律接下來必須抓緊時機自我整頓,重新出發。 

  汽車研究中心項目經理陳延光受訪時說,聯邦資金是業者目前的唯一希望,而且援助金不能低於150億美元,否則將無法讓它們撑到市場有望好轉的2010年。 

  他說:“售賣資產不是選項之一,因為目前沒有人會向它們購買。發售新股?算了吧。降低成本?能減的都減了,已經不能再減了。讓國內更多或全部生產線停工可能是節省開支的下一步措施。與工會重新談判?員工自願福利信托基金(VEBA Trust)是工會的底線,我不認為他們還願意放棄更多。” 

  員工自願福利信托基金是美國汽車製造商與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去年達成的新人力合約內容之一。信托基金由工會營運,從2010年起自資方手中接過退休員工醫療保健的責任。 

  輿論:擔保底特律借貸 政府不應拿納稅人的錢 

  輿論認為,美國政府不應該拿納稅人的錢擔保底特律借貸。據路透社13日的報道,以推動企業更好運作而聞名的對衝基金經理阿克曼認為,對正在經歷重組的“通用”注入資金是錯誤做法。 

  他希望“通用”先重組,公司債權人將大部分債權轉換為股權。重組後的“通用”如果仍需更多流動資金,“到時政府可以發揮重要作用,且同時保護納稅人的利益”。 

  《華爾街日報》評論員詹金斯在13日的專欄中,對底特律沒有及時挑戰工會大幅度削減人力成本大加鞭撻。他說,政府不斷介入,只會令底特律無法從危機中蛻變。卡特政府和裡根政府都曾經扶助美國汽車工業,最終帶來1990年代高耗油的卡車熱潮。 

  他說:“現在奧巴馬和佩洛西要再次拯救底特律,並要求三巨頭開發綠色汽車。如果消費者真的需要綠色汽車,無須由政府來要求。華盛頓只是將底特律推入無以為繼的商業模式深洞,日後將會需要更多的政府介入。” 

  對輿論的看法,陳延光表示可以理解,同意美國汽車工業必須重整。 

  他說:“(美國)汽車工業必須重整。它們已經進行了三年,但肯定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做……如果政府不介入,(破產)可能導致美國經濟陷入全面衰退,政府要從衰退中恢復需要消耗更多資源。” 

  “底特律危機和華爾街危機不一樣。華爾街危機錯在金融機構本身,把汽車工業危機的責任全推在底特律身上,對底特律不公平,而且事實也不是這樣的。缺乏替代能源政策和金融市場緊縮也是罪魁禍首之一。” 

  詹金斯在本月初的專欄中建議政府取消汽車工業保護政策“兩線條例”(two-fleet rule),減少對美國汽車工業的管制。這個政策原意保護美國汽車工業,可是詹金斯認為它已變相成為工會的保護傘。(來源:聯合早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