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林肯時代已過 奧巴馬應尋找內心的羅斯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1-18 17:49:10  


  中評社香港11月18日電(記者 霍文蕙編譯報道)如何帶領美國走出經濟大蕭條,無疑已成為了奧巴馬上任後的最大的難題。專欄作者理查德·科恩今日在華盛頓郵報以“尋找內心的羅斯福”為題發表文章,認為奧巴馬在未來艱難的道路上,應仿傚羅斯福樂觀的個性和愛嘗試的精神。

  文章說,對於奧巴馬多次在訪問中提到希望仿傚林肯,理查德給奧巴馬的忠告是:林肯已經夠了,我們更需要羅斯福。他記得奧巴馬曾經提過他最喜歡的書是多麗絲(Doris Kearns Foodwin)的“競爭團隊 ”(Team Of Rivals),奧巴馬說他願意只帶著它來到荒島。理查德也認為這的確是一本好的書,可是,他提到,如果這個荒島是一個失業率高、擁有住房和金融危機,而且消費者對市場完全沒有信心的地方,書的內容就沒用了。在這種情況下,一本關於羅斯福的書可能更能為奧巴馬帶來啟示。

  對於林肯和羅斯福,理查德認為沒有比較的必要,他們兩個都是出色的政治家。可是,有一種本領卻是羅斯福獨有的。當年任命Alfred E. Smith 為“快樂勇士”的羅斯福其實自己本身就是一個“快樂勇士”。他擁有熱情,他願意嘗試一切能打破經濟大蕭條時期的辦法——儘管最終不太奏效。

  阿米提.什萊斯(Amity Shlaes)在她撰寫的的書“The Forgotten Man ”提到在羅斯福的新政下,事實上緩慢了國家經濟的復原期。羅斯福是一個偉大的試驗家,願意先嘗試一件事,然後嘗試另一件,以期扭轉國家經濟形勢,雖然結果卻導致經濟低迷所持續的時間比原本可能持續的時間還要長。

  對此,什萊斯表例了一系列數據:在1923年,美國的失業率為3.3%,到了1929年,是5%,在1933年,它是23.2%。 然後到了1940年,數字開始下降,但仍處於14.6%。 對某些人來說,這些數字證明,羅斯福並沒有結束蕭條時期;但對另一些人來說,一切都在羅斯福的預期中一步一步地前進。

  早前,奧巴馬上了“60分鐘”節目接受採訪,他提到了對前總統羅斯福和林肯的敬意和欽佩。但理查德認為,問題的重點不在於誰值得奧巴馬欽佩一點,卻是誰的情況和奧巴馬接近一點。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美國變天 黑人奧巴馬入主白宮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