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11月20日電/原油價格滑落使俄羅斯“石油武器”的力道大減,它突然暫停談判太平洋石油管道中國支綫興建案,使人頗覺意外,但是中國方面對俄國石油卻也顯得不在乎。
中國時報報道,這條支綫的談判時間拖了九年之久,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這段期間油價由廿餘美元漲到一百四十元,而中國因為經濟發展快速,需油量大增,到處覓取油源。
直到上月廿八日,國際油價已大幅回落到六十美元時,雙方始達成協議,簽署了備忘錄,俄國根本缺乏建油管經費,由中方貸給俄羅斯石油公司一百五十億美元,另貸給石油管綫運輸公司一百億美元,而俄方承諾在廿年內每年提供一千五百萬噸石油。
但只兩周時間,俄方就叫停,據說是嫌貸款利率太高,擔保形式上也有問題。過去是嫌給的油價太低,現在則又嫌貸款利率太高。不過中方卻不以為意,認為俄國一直將石油當作一切談判的工具,在油價高漲、油源缺乏時,工具生效,但目前卻不是擺高姿態的時候。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國的石油安全並不需要依賴這條油管,甚至中方懷疑,油管建成後,俄國是否有足够的石油供給也是問題。
而另一方面,中國與緬甸卻也達成協定,中方獲得緬方油氣雙重的管道經營權,可以最短距離掌握住油輪從中東運送來的石油及緬甸海域開採的天然氣,無需經過麻六甲海峽,而輸送時間可縮短為七天,中方將在緬甸西南部面向孟加拉灣的一個島嶼修建天然氣儲存基地及油輪專用碼頭,油氣再經曼德勒等地與昆明相連。中國向來是緬甸的後盾,這種油管較俄國的油管太可靠了,又何必垂涎俄國石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