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韓媒稱:中國造航母將威脅到韓國生存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1-23 11:07:34  


7月14日美國海軍里根號航母抵達韓國釜山港
  中評社北京11月23日電/英國《金融時報》對中國國防部外辦主任錢利華的專訪17日被以“中國暗示即將造航母”為標題刊登之後,立即在全球引起一片有關“中國造航母”的議論熱潮。據日本共同社19日報道,美國軍方日前也做出正式表態,稱“中國和美國一樣都希望維護國家利益,這一點可以理解”。中國周邊國家和地區更是對此議論不斷,保持了高度的關注。

  美軍方和媒體態度不一

  環球時報引述共同社的報道稱,“觀察家們紛紛預測,中國海軍可能將建造和部署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18日美太平洋艦隊發言人在接受共同社專訪時對此問題做出了正式回應:“確保海上通道對美中雙方的利益均生死攸關。中國和美國一樣都希望維護國家利益,這一點可以理解。”但他同時也聲稱,“中國發展軍備必須做到公開透明,中方應就錢利華的言論做出進一步解釋”。該發言人還宣稱,中國“不能因為建造航母而引起不必要的緊張”。

  此前美國軍方也曾就“中國造航母”問題做出公開表態。早在2007年5月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基廷海軍上將訪華時,就公開表示,中國對擁有航空母艦“非常感興趣”,並認為這種興趣是“可以理解的”。他甚至還宣稱,“我們不願意在這個領域裡出現不必要的緊張。如果中國選擇開發航母的話,我們願意在他們的要求下,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有分析認為,美國軍方人物數次公開發表對中國希望擁有航母予以理解的言論,實際上是釋放出了一種積極的信號,表明美國軍方不願意兩軍已經日臻成熟的軍事交流關係因航母的傳聞而受到掣肘。

  不過美國媒體對“中國造航母”的態度卻依然顯得緊張。《國際先驅論壇報》稱,“從戰略上講,中國的航母可以用來威懾美國可能對台海的軍事干涉。此外一旦在富含領海爭端的南海海域或者對中國至關重要的海上運輸通路———印度洋上發生重大衝突事件,航母也可以為中國的海上力量提供必要的空中支援。這都可能將對美國的海上利益構成挑戰”。

台灣媒體表示質疑

  在錢利華的專訪刊登後,多家台灣媒體都進行了報道。台“中央社”除全文引述外,還猜測大陸研製的國產航母可能於2010年前完成。台前“國防部副部長”、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林中斌表示“大陸要自行製造航母是一大突破”。他聲稱“中國大陸建造航母的原因,是基於大國心態和保護海上石油運輸通道”。他還認為,雖然台灣問題並非中國建造航母的主要理由,但難免會對台灣帶來影響,令台灣東岸門戶洞開。

  《中國時報》的評論則對“中國造航母”表示了質疑。該報道認為,中國提出造航母的目的是“近海防禦”,但“近海防禦”的戰略縱深有多長?海軍需要維護的戰略防衛空間有多大?維護海上生命線,直達南海實屬必然,去不去馬六甲海峽?美軍若在石油源頭的波斯灣或印度洋設卡攔截,大陸海軍如何因應?大陸航母編隊有可能遠赴上述地區與美作戰嗎?《中國時報》的結論是,“這些問題在大陸海軍內部亦無定論。戰略定位不明,何以急於建造航母?”

日本和韓國最為緊張

  印度國防研究分析所資深研究員達塔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隨著中國經濟和科技實力的增長,建造航母只是遲早的事情。但中國建造航母會在三方面遇到挑戰:一是可能會引發中、美、日海軍之間的軍備競賽;二是中國在南海仍與其他國家存在領土之爭,發展航母會使這些國家尤為擔心;三是中國具備遠洋作戰能力,也會增加東南亞各國的不安全感。中國如何克服這三個困難就顯得尤為重要。”

  而各國關於“中國造航母”的討論中,最為緊張的是日本和韓國。共同社不僅為此專門征求美國太平洋艦隊的表態,還評論稱“中國造航母將標志著中國從一個太平洋‘沿岸國家’邁向‘外海國家’,但同時此舉也勢必會觸動美、日、台的敏感神經,引發對其真正目的的猜測及對海洋權益的擔憂”。

  韓國《中央日報》日前則直接宣稱,中國日益成為能够同美國匹敵的大國,其建造航母的意義已經超越了單純想成為軍事大國的範疇。“中國建造航母將造成東北亞秩序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該報認為,從日本列島中的衝繩島到台灣島和菲律賓,美日海上防衛線會受到威脅,朝鮮半島也會受到巨大的影響。對於能源、資源及商品運送全部依賴海路的韓國來說,這可能已經超越了國家安全的範疇,是威脅韓國生存的問題。這將導致“最終韓國將不得不同美國維持緊密的同盟關係,並長期加入東北亞地區的類似歐安組織的多國安全組織”。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