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11月24日電(記者 倪鴻祥分析報導)國民黨17次臨全會落幕,主席吳伯雄任命8位副主席,也通過新增6席指定中常委(5席為行政“部會首長”、1席青工會總會長)等黨章修正案。雖然中常委結構出現變化(現有33席增為39席),但相較過去“以黨領政”,如今重新執政強調“以黨輔政”的國民黨,“立委”在黨內核心的地位,已逐漸超越政務官。
國民黨8位副主席,吳敦義、曾永權、蔣孝嚴是“立委”,江丙坤為海基會董事長,林豐正為智庫副董事長,皆屬民間單位,僅詹春柏是“總統府秘書長”,屬“中央官員”。朱立倫、黃敏惠兩位新任副主席,為地方縣市長,但兩人皆由民選產生,與區域“立委”較容易因地方建設需要,產生“合作夥伴”關係。
未來的中常會扣除遞補曾永權、蔣孝嚴的2席,也還有17位中常委兼具“立委”身分。反觀中央級政務官只有5席是指定中常委。
中常委若扣掉17位“立委”、5位“部會首長”,剩餘17席中常委,也有16席(包括青工會總會長)全都來自基層,只有1席青年團代表來自研究所學生。中常會的生態結構,明顯和昔日不同,行政權的聲音,不再獨大。
一旦行政、立法兩邊為政策擬定意見相左,就算未來中常會不採用舉手表決方式來議決政策,單從發言權的角度,“立委”、基層的反彈聲浪,勢必讓行政系統吃不消,為符合民意要求,行政系統極可能被迫犧牲專業判斷。
黨內人士研判,如果從行政資源掌握分配權的角度觀察,行政系統未來在黨內的地位,終究還是會高於立法系統。但其中關鍵,就在於馬英九政府何時能帶領台灣人民走出經濟困境,以及國民黨能否長期保持執政地位而不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