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歐關係都是“誤讀”惹的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2-11 09:52:47  


薩科齊又在西藏問題上“走鋼絲”。(資料圖片)
  中評社香港12月11日電/英國《獨立報》日前報道了一樁叫人啼笑皆非的新聞:據稱一家在學界享負盛名的德國研究機構,為配合其最新一期有關中國專題的學術刊物,特意選了五行看似是詩句的中文繁體字印成封面,想讓讀者一看便產生閱讀興趣。殊不知,這幾行被不諳中文的德國人當成瑰麗詩句的中國字,其實是來自澳門地區色情場所的傳單。

  筆者無意調侃德國人的這次失誤,況且他們事後也已為自己的疏忽道了歉。不過從這件頗具娛樂性的事件中,我們倒是能聯想到其他一些更為嚴肅的事情。 

  解放日報評論文章說,中國方塊字和文化既漂亮又神秘,自然能帶給西方人震撼的審美享受,可是,如果並不理解這其中的真實意義和本來面貌,而是自以為是地想當然判斷,便會鬧出笑話來,此謂誤讀。據說更為著名的例子就是《霸王別姬》竟被翻譯成“再見了,我的小老婆”……不過此類誤讀事件尚屬無傷大雅,但如果誤會上升到了更高層面,那人們就不得不嚴肅對待了。 

  說實話,西方社會對中國的誤讀由來已久。大部分西方人對中國文化、中國歷史、中國的發展道路並沒有真切的了解,但經過改革開放幾十年的發展,中國已漸漸成為國際社會不能忽視的力量,這又使他們不得不關注中國。由於社會制度、意識形態、價值觀念以及歷史背景的不同,再加上對中國缺乏真切的了解,這就造成了中國在一部分西方人士眼中的扭曲形象,更有甚者,一些西方“精英”出於政治上的考慮,也在刻意製造誤讀。君不見,對中國的和平發展,他們充滿了懷疑和敵意,人權、宗教,則是他們常拿來說事的理由…… 

  一定程度上,目前趨於緊張的中歐關係,又何嘗不是源於某種誤讀?一些初涉對華事務而對中國缺乏客觀認識的歐洲領導人,以一己之邏輯行事的舉動,已經損害到了中國的利益,並嚴重傷及一度穩定成長的中歐關係,這不但缺乏理性和戰略眼光,更是一種似聾似盲的做法———要麼是他並沒看清楚對方的核心利益,要麼就是他不想真切傾聽對方的關切。


    相關專題: 薩科齊晤達賴 推跌中法關係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