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2月11日電/暴跌的澳元,猶如面目猙獰的魔鬼正一步一步把中信泰富(00267.HK)逼向萬劫不復的地獄。
12月2日,中信泰富公開披露的股東通函顯示,過去兩年中,中信泰富分別與花旗銀行香港分行、渣打銀行、Rabobank、NATIXIS、瑞信國際、美國銀行、巴克萊銀行、法國巴黎銀行香港分行、摩根士丹利資本服務、匯豐銀行、Calyon、德意志銀行等13家銀行共簽下24款外匯累計期權合約。
10月20日中信泰富首告因澳元貶值跌破鎖定匯價——澳元累計認購期權合約公允價值損失約147億港元,至今,巨額虧損已擴大到186億港元。在短短30多個交易日內,中信泰富正以每天1.1億港元的驚人虧損快步衝刺。
《21世紀經濟報道》刊文說,儘管實力雄厚的中信集團於近日緊急出手救援,計劃以認購可轉債形式向中信泰富注資約116億港元並重組外匯衍生品合同,中信泰富或將因此迎來生還轉機。但中信泰富外匯累計期權(Accumulattor)高達186億港元巨虧的沉重現實,讓人無法釋懷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一家擁有優質資產和豐富經驗管理團隊的優秀企業,遭受如此兇險致命的一擊。
中投證券金融衍生產品部總經理張曉東向記者表示,“這些國際銀行利用他們的定價優勢,惡意欺詐。在合同簽訂之際,中信泰富就已經完全輸了”。張曉東和他的團隊在首席金融衍生品顧問、美國康乃爾大學金融教授黃明的幫助下,對中信泰富複雜的外匯衍生產品交易進行了深入分析和計算,發現了令人震驚的現實。
合約定價陷阱
10月20日,中信泰富公告稱,其與銀行簽訂的澳元累計目標可贖回遠期合約(AUD target redemption forward contracts),因澳元貶值而跌破鎖定匯價,按公允價值計,損失約147億港元。
“中信泰富外匯衍生品合約頭寸主要有四類:澳元累計目標可贖回遠期合約、澳元日累計合約(AUD daily accrual)、雙貨幣累計目標可贖回遠期合約(Dual currency target redemption forward)和人民幣累計目標可贖回遠期合約(RMB target redemption forward)。其中澳元累計目標可贖回遠期合約是虧損最嚴重的,也是我們重點研究的合約。”張曉東向記者表示。
上述重點研究合約規定,中信泰富須以固定匯率(加權匯率0.87美元/澳元),每月買入一定數額的澳元,到期日2010年10月,累計最大買入數額為90.5億澳元;其中每一份合約都有最大收益終止(Knock Out)條款。
公開披露信息顯示,中信泰富在08年7月密集簽署了16份每月累計外匯遠期合約。合約杠杆倍數絕大多數為2.5倍。當價格對中信泰富有利時,每月的購買量為3000萬澳元到416萬澳元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