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全球獨創“特區”制度為改革開放探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2-13 16:24:07  


 
  2005年6月國務院批准上海浦東新區進行綜合配套改革試點,成為中國新時期第一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此後,天津濱海新區、重慶和成都、武漢等東、中、西部各地著手建設多個國內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成為中國改革開放新的“試驗田”。 

  重慶市九龍坡區陶家鎮白果村59歲的饒仁澤當了一輩子農民,而在重慶啟動實施統籌城鄉發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以來,他喜出望外地拿到了城市居民戶口簿,在養老、醫療各個方面,和城市居民享受一樣的待遇。 

  2007年5月,九龍坡區作為重慶市首個城鄉統籌發展綜合改革先行示范區,首先在條件相對成熟的陶家鎮開展改革試點,陶家鎮共有白果村、友愛村的272戶、717位農民自願簽訂了“退出宅基地使用權,退出土地承包經營權”協議,完成了農民變市民的戶籍轉變。 

  九龍坡區探索制定了《城鄉統籌發展戶籍制度改革試行辦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試行辦法》等12個配套制度,以解決農民變市民過程中面臨的種種權益不平等問題,按照“社會保障換承包地、住房換宅基地”的辦法,確保農民在子女入學、就業扶持、養老保險、最低生活保障等各個方面享受與當地市民一樣的待遇。 

  九龍坡陶家鎮只是一個中國“特區”探索改革的一個小小縮影,根據統籌城鄉改革方案,重慶將在全市范圍內有計劃、分步驟、有重點地推進戶籍制度、土地管理和使用制度、社會保障制度、公共財政制度、農村金融制度、行政體制等改革。 

  按照新定規劃,到2020年,重慶市城鄉居民收入之比將由4:1降到2.5:1,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城鎮化率將由目前的48.3%上升至70%。 

  深圳市長許宗衡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隨著全方位改革開放格局的形成,過去賦予特區的政策優勢和市場經濟體制優勢在逐漸淡化,特區不“特”的問題突出。新時期特區的“特”不應體現在優惠政策上,而是繼續保持敢闖敢試的精神,“先行一步”試驗的勇氣。 

  為此,深圳為特區注入了“特別能改革、特別能開放、特別能創新”的新內涵。今年初,深圳提出向新加坡、首爾等國際發達城市“叫板”,用世界眼光和標準推動自身建設和發展,在經濟領域創新的同時,加大社會領域、文化教育等領域的探索,尋求經濟社會全面和諧發展。 

  目前,中國各地特區都在努力推出探索和創新的新舉措,解決改革開放實踐遇到的新問題:曾經定位能源及基礎工業項目的珠海淇澳島,今天成為珠三角最大的紅樹林保護區;海南正醞釀面向亞洲、面向台灣建設自由貿易區;上海浦東把建設服務型社會作為綜合配套改革的重要內容;武漢以發展循環經濟作為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突破口…… 

  廣東省社科院院長梁桂全認為,從全國來看,改革仍然處在攻堅階段,改革從經濟體制改革拓展到全方位的改革,涉及深層次的體制性障礙,需要通過綜合配套加以解決。無論對於“老”特區,還是“新”特區,不斷加大體制和制度的創新和突破,探索社會科學、和諧的發展之路,成為新時期中國特區的重要使命。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