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布什的“告別之旅”難掩伊戰失敗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2-15 14:58:26  


布什避得過那雙鞋,但伊戰失敗的事實卻擺在眼前,避無可避。(資料圖片)
  中評社香港12月15日電/美國總統布什14日抵達巴格達,開始對伊拉克進行其任期內的第四次“突訪”,由於明年1月就將離任,布什此次伊拉克之旅將成為“告別之旅”。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儘管布什“抓緊最後的時間”在其任內再次到訪伊拉克“祝賀美伊達成新安全協議”,但依然難以掩飾伊拉克戰爭失敗這一不爭的事實。 

  訪問伊拉克期間,布什與伊拉克總理馬利基簽署了美國駐軍協議和兩國間戰略框架協議,還會見了伊總統塔拉巴尼。布什在與馬利基共同舉行的記者會上說:“我們還有很多事情需要做。這場戰爭沒有結束。”就在布什講完話時,一名伊拉克記者將兩只鞋朝布什扔了過去,布什彎腰躲過了襲擊。 

  美國為伊拉克戰爭的撥款總額已經超過了6000億美元,並損失了4200多名軍人。布什2003年以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由發動伊戰,迄今已近6年。可以說,伊戰問題在布什的8年總統生涯裡佔據了重要位置。而布什在其任期即將結束時對伊拉克進行的這次“告別之旅”,其關鍵詞依然是失敗。 

  國際在綫評論文章說,既然是“告別之旅”,布什會同伊拉克領導人回顧近6年來伊戰所取得的“反恐成果”,但作為布什所謂“反恐戰爭”中最重要的一環,伊拉克戰爭不僅沒有查獲布什聲稱的薩達姆藏匿“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反而衍生出更多的恐怖活動。不久前,布什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不得不承認,他任內最大的遺憾就是“情報錯誤”,特別是有關伊拉克的情報。他說,發動戰爭前被極力渲染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是誇大其辭。布什的此番表態足以證明美國發動伊戰的前提本身就是一個錯誤。而伊戰爆發後,活躍於伊拉克境內的“基地”組織武裝和反美武裝更是讓伊拉克這個布什打造的“反恐中心”成了自殺爆炸和汽車炸彈橫行的“恐怖中心”。而時至今日,類似恐怖活動仍然未能平息,5天前在基爾庫克還發生了一起造成170多人死傷的嚴重爆炸事件。所有這一切,都恰恰證明布什在伊拉克的“反恐”以失敗告終。 

  第二,薩達姆政權被推翻後,布什提出把伊拉克打造成為中東“民主”的樣板,但是時至今日,伊拉克政治進程依然舉步維艱。由於政治分歧,馬利基政府中一度有半數內閣部長抵制政府。今年以來,關乎伊拉克民主進程的地方選舉法配套法案幾經議會否決,最終不得已將選舉日期從今年10月推遲至明年1月,而存在爭議的北部石油重鎮基爾庫克所在塔米姆省份和北部三個庫爾德省份的地方選舉何時舉行目前仍然是個未知數。此外,關乎伊拉克國計民生的石油法更是難以出台,致使伊拉克這個世界石油儲量排名第二的石油大國竟無法用石油賺取外匯,國民經濟幾近崩潰。 

  第三,雖然在布什訪問前夕,伊拉克方面終於通過伊美安全協議。但是細想不難發現,該協議實際上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布什的伊拉克政策的失敗。該協議在明確規定駐伊美軍將於2012年前全部撤出伊拉克之後才獲得伊拉克議會通過,充分說明伊拉克人要求美軍撤軍的呼聲之高,說明美軍在伊並不受歡迎。另外,協議規定的“伊拉克擁有對美軍事人員部分司法管轄權”和“美軍不得利用伊拉克領土襲擊伊鄰國”,更是為了防範美軍繼續濫用豁免權槍殺伊平民和公然襲擊叙利亞村莊等行為而設立。 

  第四,此次“告別之旅”是布什發動伊拉克戰爭後第四次訪問伊拉克,這四次訪問有一個共同點,即都是“事先未經宣布的突訪”。如果伊拉克戰爭真的像布什總統所言那樣對伊拉克人民有利,那麼伊拉克人民理應歡迎才對,而布什又何必每次出訪都因為安全原因而不得不悄無聲息地進行“突訪”?僅從這一點看來,布什和他的伊拉克政策是否能够得到伊拉克人民的認可和支持,答案不言自明。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