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盟憲章》正式標志著東盟向歐盟式經濟聯盟邁進一大步。 |
中評社香港12月16日電/《東盟憲章》生效儀式15日在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舉行,這標志著《東盟憲章》正式生效,東盟朝著歐盟式的經濟聯盟邁進了一大步。
泰動蕩迫東盟峰會推遲
新京報報道,15日,東盟10國外長在雅加達召開特別會議,東盟輪值主席國泰國信息和通訊技術部長巴達諾泰主持了《東盟憲章》生效儀式。印度尼西亞總統蘇西洛、東盟秘書長素林以及東盟10國的9位外交部長和1位交通部長出席了儀式。
印尼總統蘇西洛說,“這是一個重大發展。東協正在整合、轉變成共同體。在國際體系歷經驚天動地變化之際,東協尋求在亞洲及全球事務中扮演更積極角色,並獲致此一成就。東南亞已非60和70年代尖銳對立、飽受戰爭摧殘的地區。”
東盟各國領導人於2007年11月20日簽署了《東盟憲章》。該文件原定於在本月中旬舉行的第14屆東盟峰會上正式生效,但由於會議主辦國泰國政治形勢動蕩,峰會被迫推遲,《東盟憲章》生效儀式被移至雅加達召開的東盟外長會議上。東盟經濟部長將於16日在新加坡簽署一系列貿易協定。
東盟成員國包括文萊、柬埔寨、印尼、老撾、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越南。《東盟憲章》是東盟成立40多年來第一份對所有成員國具有普遍法律約束力的文件,首次明確了建立東盟共同體的戰略目標,首次就東盟發展的目標、原則、地位以及框架等作出了明確規定,是建立東盟共同體的重要法律保障。
內部呼籲先應對經濟危機
不過,新加坡外交部長楊榮文指出,由於經濟危機的蔓延,東盟地區各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有抬頭的趨勢,因而各方將應對貿易保護主義提到議事日程上來。新加坡經濟學家恩裡克則表示,“目前最重要的是相互協作,將經濟危機帶來的損失降至最低。”
解讀:鬆散組織步入法制化軌道
專家認為東盟一體化符合周邊國家利益
中國社科院亞太室許利平副研究員說,《東盟憲章》生效是東盟一體化進入一個新階段的重要標志。儘管一體化的實現面臨諸多障礙,但東盟一體化對於東盟國家和周邊地區都具有積極意義。
許利平說,《東盟憲章》的主要意義是將東盟這樣一個原本鬆散的組織推向法制化軌道。東盟一體化和歐盟存在差異:歐盟各國的經濟發展水平、政治制度和價值觀差異不大,但東盟內部各國在這些方面差異明顯。但《東盟憲章》中為建立東盟經濟、政治共同體確立了時間表,這具有明顯的標杆意義。雖說東盟成員國之間貧富差距突出,但一體化的目標是確定的。這不僅符合東盟內部需要,也符合周邊國家的利益。
關於東盟一體化對中國的意義,許利平指出,這將是一種相互促進的雙贏。對東盟而言,將縮小與中國的發展差距,而經濟共同體的確立將促成關稅和貿易壁壘的取消,有利於中國和東盟合作。中國可以在東盟國家加大投資,促進本國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
截至二○○七年,東盟十國人口為五億七千五百萬,總面積四百五十萬平方公里,總國內生產總體近一萬二千八百一十億美元。以下是東盟憲章的要點:
●保持和加強本地區和平與安全,維護中盟作為沒有核武器區和沒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區的地位。
●創造一個單一市場和生產基地,它將具有高度競爭力和經濟上高度融合,商品、服務和投資自由流動,促進勞工流動和更自由的資本流動。
●加強民主、廉政和法治,推動人權。東盟必須建立一個人權組織,其規章由東盟外長制訂。
●對所有形式的威脅、跨國犯罪活動和越境挑戰作出有效反應。
●減少貧困,收窄東盟內部的發展差距。
●促進可持續發展,以保護環境、自然資源和文化遺產。
●通過教育、平等分享發展機會、社會福利和司法等面的合作,發展人力資源和康樂事業。
●通過文化意識來推廣東盟身份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