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規劃建設新線由1.6萬公里調整為4.1萬公里。 |
中評社北京12月22日電/大規模鐵路投資正在成為國家內需啓動政策的重心之一。接受《瞭望》新聞周刊採訪的鐵道部計劃司司長楊忠民透露,現在鐵路批複的投資規模,加上明後兩年待批120個鐵路項目,投資規模接近5萬億。
《瞭望》新聞周刊報道,鐵道部副部長陸東福告訴《瞭望》新聞周刊,國家明確提出了到2020年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2萬公里以上的新目標。客運專線及城際鐵路建設目標由1.2萬公里調整為1.6萬公里以上;規劃建設新線由1.6萬公里調整為4.1萬公里;將煤運通道運輸能力逐步提升到23億噸以上。
據陸東福介紹,鐵路投資項目主要分為四大類:
一是京滬高速鐵路,北石、石武、武廣、哈大、津秦、杭甬廈深、南京至上海等客運專線和城際鐵路。快速客運網總規模達5萬公里以上,較原規劃增加了2萬公里。屆時,北京、上海、鄭州、武漢、廣州、西安、成都等中心城市,與鄰近省會城市將形成一至兩小時交通圈、與周邊城市形成半小時至一小時交通圈。上述項目建成後,我國鐵路主要通道將實現客貨分線運輸,大幅度提升客貨運輸能力,實現客流、貨流的大進大出。
二是包頭至西安、太原至中衛(銀川)、准格爾至朔州等煤運通道項目。其中,南北過江通道貨運能力達到6.7億噸,進出關通道貨運能力達到2.5億噸,西北地區東、南通道貨運能力分別達到2.5億噸和1.2億噸,西南地區東、南、北通道貨運能力分別達到2億噸、1.7億噸和1.2億噸。這些通道建成後,將大幅度提高西煤東運、新疆煤外運、“三西”煤炭直達華中的運輸能力,從根本上緩解煤炭運輸尤其是電煤運輸緊張的狀況。
三是貴州至廣州、南寧至廣州、蘭州至重慶、喀什至和田等西部幹線和資源開發性鐵路項目。到2010年建設規模將達到1.5萬公里。通過實施這些項目,加上對中西部、東北等地區既有鐵路的技術改造,將進一步擴大鐵路對國土的覆蓋,強化中西部交通基礎設施。
四是既有線技術改造、電氣化以及重要客貨運中心站建設。為適應我國對外貿易和沿海港口發展需要,結合全國港口發展和功能布局,將規劃建設1000公里以上沿海港口集疏運鐵路支線及多個物流中心站,形成路港緊密銜接的運輸系統,大力發展集裝箱運輸和多式聯運。
陸東福表示,明後兩年安排的鐵路建設項目,均在規劃範圍內,也是滿足運輸急需、緩解鐵路瓶頸、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拉動經濟增長急需加快建設的項目。絕大多數項目的前期工作已經啓動,許多已經有一定的基礎,進一步開展工作後,即可報國家審批。同時,近幾年發展,我國鐵路在勘察設計、建設組織、裝備水平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具備進一步加快的條件和基礎。
投入巨資建鐵路,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擴大內需?楊忠民向記者解釋道,一是鐵路投資建設活動本身對增加國民生產產值、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二是鐵路建成通車後,因通行能力增加和行車條件改善,帶來運輸費用降低、客貨在途時間節約、交通事故減少等由鐵路使用者直接獲得的經濟效益,以及因緩解交通制約、改善投資環境而對其他產業發展產生的巨大作用。
“2009年計劃完成基建投資6000億元,根據定額測算分析,完成這一規模的投資需要鋼材2000萬噸、水泥1.2億噸,能够提供600萬個就業崗位。”楊忠民說,兩個促進作用中,後者較前者來講,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更大,持續時間也更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