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21世紀經濟報道:中國破解“中等收入陷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2-25 10:43:43  


  中評社北京12月25日電/21世紀經濟報道今天社評說,今年是歷史上中國經濟變動最為劇烈的一年。即使如此,中國經濟依然保持著比較良性的發展勢頭。

  經歷了30年的高增長,對中國經濟以及對抗當前危機的認識論都要發生重要的變化,坦率地說,支持中國30年經濟增長的一些動力源正在衰減,例如人口紅利、要素高投入、分權體系等等,與之相應的是一些結構性挑戰浮出水面,例如增長方式的改變、貧富差距過大、中間階層的“夾心化”(內需不振)、政府職能的轉變、能源和環境資源的瓶頸以及產業轉移過程中的“斷裂”等等。中國的人均收入進入3000美元附近,這恰是中等收入國家能否完成產業升級步入高收入國家的敏感階段,即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階段。很多拉美和東南亞國家都在這個階段遭遇“掙扎”。

  社評指,在“中等收入陷阱”階段遭受全球金融危機的挑戰是真實的“雙重挑戰”、是真正的具有考驗大智慧的挑戰。我們以貨幣政策為例,從一個角度來說明這種挑戰的“棘手度”。現在央行執行的貨幣政策是寬鬆的貨幣政策,這個基調是科學的,但它也是應具備“限度”的,它不應該跟隨美聯儲實施“超級寬鬆”的貨幣政策。比如央行最近大力削減利率和準備金,害怕銀行體系流動性不足(資金緊張),但實際上中國的銀行流動性是非常充盈的,甚至最近央行不得不進行“正回購”來予以平衡。

  現在整個世界都被美聯儲的瘋狂印刷貨幣、人為製造通脹來“遏制經濟衰退和擊退通縮”的理念所俘獲。美聯儲認為拯救經濟衰退就必須讓債務人能夠降低其負債(債務注銷),而溫和的通貨膨脹則可以達到這一點,這有助于經濟的快速恢複。美國處於“流動性陷阱”之中,即使利率降到零,人們也願意持有現金(或者計息很低的債券)而不願意購買資產,而這意味著找到新的方式來打通信用擴展鏈條。

  社評表示,謝國忠鼓吹“通脹消除債務”,這個觀點裡面有企業主(廣義上的負債者或者資金融入者,包括投資銀行)理論,但卻沒有資本家(廣義的資金提供者)理論,所以對資本和經濟周期的理解就非常片面。在金融危機時期,企業主已經充分展現了他們的錯誤,他們丟掉了大量的金錢。這個時候,中央銀行用向銀行體系注入貨幣迫使銀行繼續放貸,或者製造通脹來降低其債務的淨值,避免費雪所說的“通縮將提高負債,導致更深度的衰退”。但是,這種一味偏向債務人忽略了資本家的感受。難道通脹化解債務,債權人就心滿意足地繼續借錢給債務人嗎?因為在這個化解過程中,資本家(債權人)的利益被“稀釋”了,他們看到了債務人的錯誤,同時看到了自己被印鈔者“損害”的現實,他們不再樂意貸款,他們被風險教訓所警示。除非他們看到企業家創造了一個新的產業,其盈利高于目前的風險補償。也就是說,擺脫經濟衰退的確需要找到新的經濟增長方式,這樣才可以動資本家。令人錯愕的是,很多凱恩斯主義者都呼籲讓銀行“國有化”,因為這樣可以讓資本家變得“失憶和愚蠢”,在國有官僚的訓導下,資本家可以一古腦地放貸,不用考慮其他因素。

  在中等收入陷阱階段,這樣的貨幣拯救思維是危險的。因為中間“夾心”階層承擔了資產泡沫成本,而大部分普通民眾的預防型高儲蓄又承擔了“資本供應者”的風險,而底層又承擔未來通脹反撲的風險。從這個角度看,中國破解“中等收入陷阱”的方式不是人為拯救經濟,而是使市場機制更靈活,使社會保障更充分、使民間企業家精神更壯大。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