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國海軍護航編隊指揮官對途經海域熟知於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2-30 17:39:53  


“武漢”號導彈驅逐艦29日駛入馬六甲海峽。
  新華軍事特派記者朱鴻亮在“武漢”號上發回最新的航海日記。

  護航編隊將於今早駛入久負盛名的馬六甲海峽,經由這裡進入印度洋。當第一縷陽光灑在護航編隊的桅杆上,一切會是什麼樣的情景?

  為了不錯過這樣的瞬間,我早早來到“武漢”艦的後甲板。艦隊處於夜間行駛狀態,海面依然一片漆黑,只有遠方閃爍著點點燈火--那是不遠處的船只。

  由於雲層過厚,期待中的海上日出沒有出現。十多分鐘後,天空逐漸變亮,周圍的一切變得清楚。原來,過往船只遠不止適才零零落落的幾艘,更遠處,船只一個接著一個,多得一時數不清。

  從外觀上判斷,應該有商船、油輪、駁船、集裝箱船等各種類型。當船只靠近,上面IRISL、EP CARRIERS、COSCO等字樣一一進入視野。

  這兒就是新加坡海峽了,海洋在這裡重新變回綠色。新加坡海峽西連馬六甲海峽,東臨南中國海,是連接太平洋與印度洋的重要通道。海峽終年無春夏秋冬之分,氣候濕熱,高溫多雨。它北側的新加坡港是東南亞最大的海港,也是著名的國際貿易轉口港。

  站在“武漢”艦上,不僅可以看到來來往往的商船,而且同時可以望見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

  海洋與陸地的緊密聯繫,人類航海業的欣欣向榮,在這裡得到集中的體現。

  當人類第一次離開地球,從太空遙望自己的家園,一定驚詫於這樣的發現:我們原來生活在一個蔚藍色的水球之上--在地球5.11億平方公里的總面積中,海洋占了70.8%。正是在這一望無際、喧騰不息的大洋中,生命開始了最初的悸動,陸地上,鳥的靈巧、馬的矯捷、虎的威猛,及至人類的生生不息,一切,都在海洋中孕育。

  而人類也從未停止對海洋的探索。千百年前,當我們的祖先望著茫茫大海,遐想天涯盡頭的景色,進而決定伐木為舟,開始第一次勇敢的嘗試,一個偉大的航海時代就已悄然開啓。多年以後,人類的足跡早已遍布五大洲、四大洋,航海業也已由風帆時代進入鐵甲時代,但直至今日,掛起孤帆濟滄海的場景依舊頻頻出現各種影視文學作品中,有著經久不息的魅力,那是人類與海洋最初的相識。

  海軍護航編隊行駛在綠色的海洋上,前方就是馬六甲海峽--亞洲與大洋洲的“十字路口”。在地圖上看,海峽像是一個倒掛的漏鬥。馬六甲海峽因沿岸的古代名城馬六甲聞名,目前由馬來西亞、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亞三國共同管理。

  早在19世紀,馬六甲海峽的海上商貿活動就已十分頻繁。由於航道狹長,附近海域一度海盜活動猖獗,為此,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於2004年7月開始增加巡邏次數,目標是實現全年全天候巡邏。

  編隊負責人告訴我,再過一天,我們將駛入印度洋安德曼海。

  如同每一位有著數十年航海經歷的航海家,將軍對前面的海域早已熟知於心。然而,於我而言,前方依舊是一片未知的海洋。海峽的那頭,會是什麼模樣?古人的追問,依舊在我心中。(來源:新華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