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月5日電/臺灣出口急凍、無薪假人數飆高、勞工紓困貸款申貸人數創新高;種種負面數據顯示,經濟情況還未走到谷底,失業數字則會往高峰攀升。各界都預期農曆年後的失業狀況更險峻,很快就會破5%,面對其可能引發的經濟,甚至社會問題,“行政院”團隊準備好了嗎?
聯合晚報特稿指出,去年因為金融商品泡沫化捲起的海嘯,來得又急又大,其後牽動的經濟大衰退,更是看不到盡頭。今年10月、11月的失業率已經急劇升高到4.6%以上,但這還不是最壞的狀況,農曆年後,一旦大量的無薪假勞工轉化為失業人口,失業潮的效應,絕對不亞於金融海嘯。
勞工紓困貸款、全省各地方政府釋出的立即上工機會擠破頭,都只是警訊而已。申請紓困貸款至少是在保勞工,也就是還在工作的勞工,如果連在職勞工都得靠借勞保的老本救急,失業族的困境只會更糟,元旦假期間,一個失業勞工與母親,一個凍死、一個餓死的慘案,絕對不是個案,其暴露的不但是社會救助系統的大漏洞,更預見“最壞的狀況”。
失業問題短期間惡化,“勞委會” 使出渾身解數,先有“立即上工計劃”,後有“薪資補貼計劃”,過年則有勞工紓困貸款,但這些短期方案都有極限,更不能靠此度過經濟難關,畢竟出口倒退、企業倒閉、失業潮引爆,是環環相扣的問題,政府的因應之道絕不能片面,而是要全面動起來。
這波的失業問題,衝擊程度超乎想像,即使以最保守估計的50萬失業人口,至少影響150萬人,“行政院”團隊必須各司其職,明確分工,例如振興經濟要快,發展產業要明確,搶救失業要徹底,一旦上游的經濟無法提振,後續的失業勞工照顧更要周延,行政團隊此刻務必上緊發條,不能掉以輕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