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晚:施、李攜手 重點在“第三”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1-06 15:09:21  


  中評社香港1月6日電/白馬非馬。液體的洗衣劑最初在台灣出現,廣告叫作“非肥皂”。一個“非”字,有點“是”還是有點“不是”?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可能性高一些。

  聯合晚報今天社論指出,施明德和李登輝會面長談,外界繪聲繪影,施明德只好說明“非第三勢力”。兩個退而不休的政治人物,組黨機率幾無,曰“勢力”也談不上。不過,既然強調“非第三勢力”,應是察覺、也所以回應了外界對是否“第三勢力”的揣測。

  施、李攜手,重點在“第三”。關心台灣發展的人,如果歸類於“中間”,或說“第三”,就是區別於藍綠之外的意思。其實藍綠雙方也都很想“收服”這塊版圖,所以連陳水扁都似懂非懂地祭出過英國社會學大師季登斯的“第三條路”之說。

  為什麼“第三”?因為藍綠各有令人不滿之處。施明德領軍倒扁,被綠營視為叛徒,但他從未減退本土運動熱情,才與李登輝共築“台灣夢”。這樣說起來,顯現在施明德身上的,應是“清廉加本土”的理想。

  話說回來,清廉加本土,不是民進黨應該搶來作招牌的價值觀嗎?但民進黨不敢與陳水扁痛快切割,遂少掉了“清廉”的號角。而國民黨執政,難道敢於違背“清廉加本土”的主旨嗎?馬英九再怎麼推動兩岸和平,應無意、也不敢偏離台灣主體性的基調。換句話說,清廉加本土,本來是藍綠雙方可能的交集之處。

  現實中,藍綠互相攻詰,撕裂台灣社會,漢賊不兩立似地進行權力爭奪戰;其實,對於保持“不統不獨”現狀,以及維護台灣主體性的立場上,差別不那麼大。只不過,民進黨不敢與陳水扁切割,馬英九沒能把“非國與國”說清楚,兩大黨誰都撐不起“清廉加本土”的大旗,才把“台灣夢”留給了施明德與李登輝。

  現在的台灣,根本不是存不存在、或可不可能有“第三勢力”的問題;而是,國民黨和民進黨,各自為了政治權力,自私到不肯去找交集的問題。看馬英九一批高官圍著國旗圍巾去元旦升旗,而揮舞著國旗夾道“歡迎”陳雲林的卻是綠營人士,就可知何其一齣政治荒謬劇!清廉加本土,本該是台灣政治的核心價值,為何淪落到“第三”?施明德的感慨,應是國、民兩黨的反省!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