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奧巴馬亞太事務新班子 考驗馬政府美台關係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1-07 00:48:28  


  中評社台北1月7日電(記者 倪鴻祥分析報導)美國新任總統奧巴馬定1月20日宣誓就職,華府盛傳奧巴馬可能重用前總統克林頓時期主管亞太事務的官員,負責美台關係。由於這些官員過去曾與李登輝交過手,此訊息若經證實,未來美台關係進展能否順利?對馬英九政府而言,將是一項考驗。

  華府傳言,1997年克林頓政府時期已擔任過白宮國安會亞洲事務主任的貝德(Jeffery Bader),將出任奧巴馬新政府白宮國家安全會議亞洲事務資深主任。貝德曾任奧巴馬競選時期亞洲事務的首席顧問。也在克林頓政府擔任過國防部主管亞太事務副助理部長的康貝爾(Kurt Campbell),將出任國務院主管東亞及太平洋事務助理國務卿。

  華府也盛傳,前美國在台協會(AIT)理事主席卜睿哲(Richard Bush)可能接任AIT台北辦事處處長。另外,共和黨籍的前國務院亞太事務副助理國務卿薛瑞福(Randy Schriver),也有可能獲邀加入奧巴馬政府新團隊。

  一旦消息屬實,奧巴馬上任後,台灣與美國新政府打交道的主要外交、國安管道,即為貝德、康貝爾、卜睿哲等3人。這3人彼此關係與默契良好,對東亞包括台灣事務嫻熟。特別的是,這3人都曾和李登輝交過手。

  李登輝曾於1999年7月提出“兩國論”,導致台美關係發生變化,美國從此不再將台灣海峽視為和平區域,克林頓也因此當著當時的大陸國家主席江澤民重申“一個中國”政策,並對“兩國論”發表負面意見。

  貝德、康貝爾、卜睿哲一旦重新掌握美台之間的外交關係,馬英九所領導的政府團隊及外交體系,可能需要花更多的心思,做好美台之間更為穩固的互信基礎。

  馬政府近來對美國學者的反應,或可窺知一二。其一是美聯社日前報導引用美國邁阿密大學台海兩岸關係專家金德芳(June Teufel Dreyer)的看法。金德芳認為陳水扁羈押更裁一案,馬英九明顯縱容國民黨人對付政敵,令人想起當年美國總統尼克松下令國稅局調查他不喜歡的團體的行為。馬英九未親自回應,由總統府發言人王郁琦出面澄清,並以強烈的語氣質疑金德芳的專業認知。

  其二,馬英九昨天親自接見美國史汀生中心高級研究員容安瀾(Alan D. Romberg)、哈佛大學東亞中心台灣研究小組召集人戈迪溫(Steve Goldstein)、曾任美國亞太副助理國務卿的普林斯頓大學政治學教授柯慶生(Thomas Christensen)、哈佛大學國際關係教授江憶恩(Iain Johnston)、麻省理工學院政治系助理教授傅泰林(Taylor Fravel)等人。馬英九推崇,這些人都是美國中國問題學界中重量級的學者。

  馬英九在會晤容安瀾等學者時,也首度回應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的“胡六點”表示“他針對我們提出的訴求做了一些具體回應”,政府一方面有些初步的回應,另方面政府還在進一步了解“胡六點”在對台政策代表的涵意。

  馬英九對美國專研兩岸關係的學者,反應如此明顯出現對比,代表馬英九確實希望奧巴馬新政府能進一步確定馬政府過去7個多月推動兩岸關係改善,所獲得的具體結果。馬英九也希望奧巴馬新團隊,確定馬政府確有誠意恢復和美國、日本的互信基礎,讓美方相信,馬英九在外交和兩岸政策這一塊,和他原先設計的方向和進度吻合。


    相關專題: 美國變天 黑人奧巴馬入主白宮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