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韜光養晦何以引來“威脅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1-07 14:01:07  


 
  示弱和示強需要結合

  難道中國要從“韜光養晦”轉變為“亮劍”?不是這個意思。從一個極端跳到另一個極端是“折騰”,成本代價太高。胡錦濤在紀念改革開放30週年的講話中已經明確地要求,中國“不折騰”。但是,“不折騰”不等於不調整、不改革。恰恰相反,胡錦濤講話的實質是要深化改革。

  歸根到底,“示弱”和“示強”,不過是策略而已。這些策略,不能長期使用,也不能固定化,而要調整。認為“韜光養晦”是“鄧小平理論”而在政治上不敢越雷池,認為“亮劍”會刺激“中國威脅”論,都是作繭自縛,畫地為牢。

  如果別人已經知道你的“韜光養晦”意圖,“韜光養晦”的意義就不大了;如果別人覺得你的“示弱”,與實際上的軟弱差不多,“示弱”將可能是國家悲劇的根源。

  對中國來說,要很好地總結為什麼在“韜光養晦”策略下世界發展出“中國威脅”,為什麼“韜光養晦”成了不敢“示強”的障礙。

  同時,“示強”就是“毫不示弱”,是尊嚴的展示,是保護,是抗爭,是為了威懾,要避免成為“逞強”,“外強中乾”,到頭來,也是得不償失。

  在接下來的外交中,中國不應堅守世人皆知的“韜光養晦”教條,也不能鋒芒畢露,而要利用“示弱”和“示強”的好處,克服“示弱”和“示強”的局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