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阮次山:護航是中國承擔大國責任突破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1-08 18:46:49  


 
護航基於兩種考慮 

  記者:許多評論將此稱為鄭和下西洋後的另一次壯舉。它與鄭和下西洋有何不同?您如何評價其歷史意義? 

  阮次山:鄭和下西洋是探險,與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一樣,這次顯然不同。站在中國歷史的高度,這是一個里程碑,是一次歷史性事件。在國際政治中,作為大國,是負有責任的。過去的大國,一靠援助拉攏盟友,二靠拳頭維持勢力範圍。那時的蘇聯就是用錢覆蓋東半球,援助東歐和15個加盟共和國,才有了它的大國地位。20年前,中國也算是大國,但不願出頭,因為沒錢,鄧小平說韜光養晦。在國際社會稱老大,沒有錢是不行的。而現在,中國真正作為大國開始參與國際事務:對外援助多了;許多地方有了中國的維和部隊。國際輿論認為,如果不盡大國責任,就不配當大國。所以,此次派軍艦是中國承擔大國責任的一個突破口,是一個嘗試。 

  記者:中國派兵出於什麼現實考慮?護航僅是個象徵作用嗎? 

  阮次山:從年初到現在,中國一直猶豫,最後是基於兩個理由下決心護航。一是國際上一直要求中國出兵,聯合國安理會4個決議案一個比一個厲害,呼籲和授權各國到亞丁灣、索馬里海域打擊海盜,世界上的主要國家英法俄印都去了,中國作為大國不能不去。二是中國在亞丁灣的過往商船一年有1260多艘,再加上港台船只,每年有2000多艘經過該海域,一年被綁架約20次,包括香港商船四五次。每艘商船上雖然也可以加派護衛人員,進行自衛,但這樣一來,成本會大大上去;而且根據相關國際法律,如果商船上配有槍支彈藥,停靠每一個港口都得報備,手續複雜,停靠時間越長費用越高。因此,中國派軍艦護航既有威懾意義,也能起到實際作用。保護了本國民衆的人身安全和商船利益,降低了商家成本,維護了國家戰略利益,也體現了一個大國對本國人民與國際社會的責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