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8日電/中國8日發佈《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規劃綱要提出,通過加快珠三角地區的改革開放,推動產業升級,把粵港澳三地建設成為分工合作、優勢互補、全球最具核心競爭力的大都市圈之一。
新華社報道,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代表處經濟學家莊健指出:“這份規劃綱要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尤其對於解決中國改革開放前沿地區目前在金融危機下出現的問題,以及提升競爭力。”
珠江三角洲地區一直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粵港澳三地目前的經濟總量在亞洲地區僅次於日本、韓國和印度。珠三角地區在改革開放中遭遇的一系列問題和困難具有代表性,而且暴露得比較早。因此,這一地區是觀察中國經濟發展的好窗口。
雖然這份規劃綱要的目標指向2020年,但對珠三角的定位卻正好反映出這個地區目前正遭遇的巨大困難。
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不斷擴散蔓延和對實體經濟的影響日益加深的背景下,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發展受到嚴重衝擊。產業層次總體偏低,產品附加值不高,貿易結構不夠合理,創新能力不足,整體競爭力不強等矛盾開始顯現。
據廣東省常務副省長黃龍雲介紹,受金融危機影響,2008年是新世紀以來廣東經濟形勢最為嚴峻的一年。廣東2008年經濟增速預計為10.1%,比上年回落4.6個百分點,進出口總額預計回落12.1個百分點,其中出口回落16.7個百分點。
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杜鷹在發佈上述規劃綱要時說,國際金融危機對港澳和內地都形成了明顯的衝擊。粵港澳三地進一步加強緊密合作,是渡過當前經濟危機難關、實現新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前提條件。
為此,規劃綱要確定了包括廣州、深圳、珠海等九城市的戰略定位,即探索科學發展模式試驗區、深化改革先行區、擴大開放的重要國際門戶、世界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和全國重要的經濟中心。
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專家趙玉敏對記者表示,珠三角地區原來的發展模式已經難以為繼。綱要提出的戰略定位明確了珠三角未來發展模式和經濟結構調整的大方向,就是科學發展和現代化。
“其中‘重要國際門戶’和‘世界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的定位則意味著,珠三角必須在新一輪發展中提高自身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提升全球競爭力。”趙玉敏說。
這部規劃提出,2020年珠江三角洲地區要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城鎮化水準達到85%左右,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和環境品質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準。城鄉居民收入水準比2012年翻一番,平均期望壽命達到80歲。
杜鷹表示,到2020年珠三角地區的人均GDP大體要達到2萬美元的水準,遠高於現在的7000美元。
規劃綱要圍繞著如何進一步深化粵港澳三地合作,進行了比較全面和週到的安排。主要的措施包括深化三地的金融合作,鞏固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包括進一步推進粵港澳三地跨界基礎設施建設,這可以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此外,還將進一步放寬和擴大內地居民赴香港旅遊的試點;幫助港資、澳資在內地的企業,使他們能夠渡過難關,疏解經營上的困難;在水、電、氣、農副產品的供港方面全力支持香港和澳門等。
綱要指出,保持珠江三角洲地區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為保持港澳地區長期繁榮穩定提供有力支撐;支持粵港澳合作發展服務業,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航運、物流、高增值服務中心和澳門作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地位。
中央政府此前多次表示將全力支持香港和澳門應對金融危機。“我們非常關注香港和澳門的情況。”溫家寶總理近日明確表示,將在七個方面採取14條措施來支持香港和澳門。
黃龍雲表示,廣東省已採取多項措施幫助香港和澳門應對金融危機,包括支持港澳企業在粵發展,通過粵港、粵澳聯席會議的定期協商機制,解決相關問題。
分析人士認為,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廣東積極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促進自主創新,意義重大,將對內地有示範作用,也能促進港澳的繁榮發展。
前一段時期,同長江三角洲地區相比,珠三角地區發展相對緩慢。珠三角地區規劃綱要確定的發展思路如果能夠順利實現,這一地區可望在未來10多年的時間內重新煥發活力,成為拉動中國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
莊健指出,加快珠三角地區的改革發展,有利於推進這一地區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提高中國的綜合實力、國際競爭力和抵禦國際風險的能力,更好地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也有利於保持港澳地區長期繁榮穩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