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以巴衝突啓示錄:戰爭就在軍事麻痹時打響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1-09 13:18:16  


1月7日,一輛以軍坦克在加沙地帶北部邊境地區行駛。
  中評社北京1月9日電/自2008年12月27日起,以軍舉行“鑄鉛行動”,對加沙哈馬斯組織實施大規模軍事打擊。中國青年報文章稱,到目前為止,衝突造成巴勒斯坦方面2000多人傷亡,以軍方面有近30人傷亡。回顧近兩周的戰事,以巴雙方可圈可點之處甚多,給世人帶來了諸多啓示。 

  啓示一:戰爭就在軍事麻痹時打響 

  以軍空襲頭日,加沙警察學校的學員們在廣場集會,幾乎被以空軍一頓導彈炸光。可以說,戰事初期哈馬斯在突如其來的軍事打擊面前陷於被動,完全是吃了軍事麻痹的大虧。 

  問題出在兩個方面。一是哈馬斯對形勢判斷錯誤,而以色列的欺騙戰略成功。上月哈馬斯與以色列停火協議到期,哈馬斯旋即向以色列發動火箭襲擊,但以色列總理奧爾默特除了發口頭警告外,行動上並沒有像以往那樣關閉通道,禁止務工人員來往。以方既沒有對內製造緊張空氣,在外交上還故意放出溫和之風,弄得大戰前一切都風平浪靜。而開戰之日又恰恰是聖誕節後巴勒斯坦人的第一個宗教休息日,巴勒斯坦沉浸在祥和的過節氣氛中,全然不知戰爭即將來臨。 

  二是哈馬斯對以軍動向判斷失誤。歷史上軍事麻痹也往往是經驗造成的錯覺。哈馬斯長期與以軍作戰,總結了一套預警經驗。特別是2006年以軍對加沙發動“夏雨行動”後,哈馬斯特別關注以地面部隊的動向,認為以軍來攻必然要出動地面部隊,只要監視住以陸軍的行動,就能及時預警。可沒想到,這次以陸軍在戰前表面上沒顯露出要行動的征兆,直到空襲打響時才突然出現部隊調動的情況,而此時哈馬斯被自己的經驗迷惑了。血的事實再次證明,對形勢樂觀、對經驗依賴容易造成軍事麻痹,是非常危險的。 

  啓示二:莫讓“山寨文化”衝昏軍事大腦 

  哈馬斯在衝突初期落敗,還有軍事上過於自信的原因。反擊“夏雨行動”是哈馬斯軍事上揚眉吐氣的轉折點,在黎巴嫩真主黨支援下哈馬斯有力地阻止了以軍的攻勢。對手中只有地雷、AK-47、火箭筒等初級武器的哈馬斯來說,能擋住用重型坦克、直升機、F-16戰機武裝起來的現代化以軍,無疑是極大的振奮。 

  打那以後,哈馬斯覺得找到了對付以軍以坦克為主的地面部隊的克星,利用海上、地下等多種渠道搞來了一大批仿造火箭彈、土制遙控地雷,甚至用40-70公里射程不等的火箭彈襲擊以色列城市取代了人體炸彈,軍事建設蒸蒸日上。 

  從2006年至今,哈馬斯武裝夜以繼日地弄火箭彈,壯大隊伍,據稱已有包括喀秋莎在內的1萬多枚火箭彈,人馬達到1.5萬人。這個數字已與兩年前僅有幾十枚肩扛式火箭彈和數千人彈戰士的情況相比,確實鳥槍換炮了。哈馬斯軍事大腦們開始覺得力量強了,腰杆兒硬了,可以主動與以軍叫板了。所以,雙方停火協議剛到期,哈馬斯這邊就迫不及待地發射火箭彈,以強勢出現在以軍面前。用現在的時髦詞說,這是典型的“山寨文化”在軍事上的反映。 

  就雙方軍力對比而言,哈馬斯軍力雖可稱有質的飛躍,在實力對比的數量級上確有上升,但還沒進入現代化,還沒改變處於絕對劣勢的傳統地位。就拿哈馬斯最得意的火箭襲擊來說,雖然將火箭彈發射從人扛發射改進為地下發射,多點同時發射,但火箭彈畢竟不是導彈,既沒准星,又沒多大射程,對以色列够不成戰略威脅,不過是戰術威脅。而且,在以軍直升機探測下,發射架打一次就跑不掉。 

  再拿哈馬斯的萬把人的輕裝部隊來說,在以色列坦克、直升機、戰鬥機立體攻勢下根本無法集結,還得跟過去一樣化整為零打游擊,沒有實力阻止以軍坦克進城,甚至連自己挖的進出加沙的隧道都處在以軍掌握之中。 

  如今,哈馬斯那麼多火箭彈、那麼多兵力實際上卻使不上多大的勁,這值得哈馬斯深刻反省。至少,軍事建設要講質量,質量低的東西貌似強悍卻經不起實戰檢驗;武器多、人多也不代表就有戰鬥力。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