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大公報:母語教學不可退 英語教學要加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1-09 14:47:36  


  中評社香港1月9日電/香港《大公報》今天發表題為“母語教學不可退 英語教學要加強”的社評說,特區政府昨日公布教學語言“微調”方案,主要內容為學校今後不再以教學語言劃分為中文中學或英文中學,全港學校可按學生學習能力在一校之內同時開設中文班、英文班及“彈性班”。

  社評表示,教學語言問題的出現,一些人將之歸咎於回歸後特區政府推行的母語教學政策。這是不確的。母語教學本來就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學生用自己最熟悉的母語來思考、學習和表達當然事半功倍;造成香港教學語言“重英輕中”、“不中不英”的亂局,始作俑者是當年推行奴化教育、刻意封殺中文中學的港英殖民統治者。這一歷史背景必須搞清楚。

  然而,當年港英政府“重英輕中”,是出於政治需要;今日推行母語教學,卻不應將問題行政化,更不應將之政治化。教學語言,說到底就是一個教育問題,用什麼樣的語言教學最利學生學習才是關鍵,今日特區政府不是為了要“報復”當年中文被打壓而去抬捧中文,更不是如個別論者所說,推行母語教學是為了討好中央。

  社評指出,回歸之後,首任特首董建華先生全面推行中文母語教學,絕不是什麼錯誤政策;但是,當日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提出全港四百家中學可以容許一百家繼續用英文,加上部分家長和社會上長期“重英輕中”的影響,以致中文母語教學政策在推行上遇到不少阻力,“英中”、“中中”的“標籤化”效應變得更為明顯。

  教學語言微調方案從總體上來說,是實事求是和可行的,其最可取之處一是取消了中文中學和英文中學的標籤,二是把使用中文還是英文教學的決定權交還給學校,由校方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來自行分班施教,而不是由教育局以指令來決定。

  但是,必須指出,最為人詬病的標籤問題並沒有因微調而得到解決,標籤只是由學校“轉移”到班級上去而已,同一校內分設英文班、中文班和“彈性班”,對學生、家長仍會造成一定的困擾和壓力,而且老師的教學和行政工作負擔也會加重,只能說是權宜之計而非長久之策。

  事實是,未來全港中學都應該朝向一個基本理念和共同方向進發,那就是:全面推行中文母語教學、大力強化英語科教學。

  社評又說,學生用中文母語學習,有利全面提高學習興趣和加強吸收、思考與表達,已無疑問,推行母語教學以來一些中文中學的整體成績是上升了的;但是,完全不可忽視,英文是最重要的國際交往語言,英語能力更是港人社會迄今為止擁有的最大優勢之一,內地一些大城市要“超港”超不起來,關鍵就在普遍的英語能力追不上香港。如果香港不保住這個優勢,恐怕國際金融中心等“金飯碗”也難保。

  社評認為,未來特區政府應該更明確在全港中學推行中文母語教學,各科都要用中文來教、輔以適當的英文教材,但同時要投入最大量的資源用於英語科教學,包括增聘大批以英語為母語的專業語文教師,全面提升學生英語講、讀、寫的能力。母語教學與提升英文,非但不矛盾,而且完全可以雙管齊下、相得益彰,進一步強化港人中英兼擅的優勢。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