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國評論通訊社
首頁|頭條|焦點|大陸|臺灣|港澳|國際|美國|兩岸|華人|經濟|財經|軍情|社會
人物|文萃|圖片|文化|娛樂|評論|社評|快評|觀察|專論|網評|外電|智庫|智囊
專題|專訪|專頁|周邊|詩詞|出版|編譯|網書|數據|動態|電訊|名家|記者|簡介
   2025年3月29日 星期六
設為首頁】【加入最愛】【中評郵箱
您的位置:首頁 ->> 中評電訊 CNML格式】 【 】 【打 印】 
文匯報:鞏固旅遊支柱 重在內地推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1-15 15:10:28  


  中評社香港1月15日電/香港《文匯報》今天發表題為“鞏固旅遊支柱 重在內地推廣”的社評說,金融海嘯持續衝擊本港旅業,旅發局預計今年的訪港客量僅2,903萬人次,按年跌1.6%,將出現自2003年沙士後首次負增長,海外市場客量全線下跌,僅內地客有望續增4.1%稍挽頹勢。旅發局將用3.6億元對外推廣本港旅遊。旅遊業作為本港支柱產業,關係整個內需市場。面對旅客、消費額雙雙下降的嚴峻局面,當局必須對症下藥,積極配合中央擴大個人遊政策,將今年旅遊推廣的重點放在內地城市。除了直接到內地展開推廣活動之外,當局還應考慮主動組織內地大型傳媒來港考察訪問,介紹本港的旅遊景點,向內地旅客展示本港購物、美食天堂的魅力,以吸引更多內地居民來港旅遊。同時,當局應多舉辦各種節慶活動及國際盛事,提升旅遊吸引力,讓旅客延長留港日數促進消費,擴大旅遊效益。 

  社評表示,香港內需市場不大,非常依賴旅遊業的蓬勃發展,以吸引各地遊客來港消費,推動內需。沙士時,本港經濟一池死水,內需不振,失業嚴重,但中央推出個人遊政策後,即時為本港經濟注入活水,盤活消費市道。由於與旅遊有關的行業多屬交通、飲食和零售等低技術行業,旅遊業興旺可創造大量這類職位,紓緩基層市民的失業壓力,其對於本港經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時,與其他投資不同,旅遊的特點是見效快,旅客一增加馬上對經濟產生正面效果。所以,當局除了要加快推動各項公共投資,刺激經濟外,更要設法鞏固旅遊支柱,加大支持旅遊業的力度,以應對經濟滑坡。 

  社評指出,自金融海嘯爆發後,歐美訪港旅客銳減,消費更大為萎縮。相反,內地旅客卻仍錄得增長,彌補了歐美旅客的跌幅,加上中央積極深化個人遊政策,大城市的旅客來港更便利,當中一些有經濟能力的中產人士,來港消費潛力更是巨大。當局應汲取沙士時維港巨星匯濫耗巨資卻勞而無功的教訓,將宣傳資源更多地放在有潛力的內地城市。當局更可多走一步,主動組織內地主流媒體來港考察訪問,借助他們在內地的網絡和影響力,推介香港的旅遊。當然,要開拓客源,最重要的還是切實提升旅遊吸引力,加快開發新景點,積極支持迪士尼、海洋公園等受到內地旅客歡迎的景點,擴建升級。同時,鑑於旅遊的季節性效應日益突出,善用季節性、節慶資源,並且承辦更多國際性盛事,都有助提升本港旅遊競爭力,吸引內地旅客。 

  社評又說,近年澳門旅遊業發展迅速,去年入境澳門的旅客更突破3千萬人次,較2007年上升11%,首次超越香港。其實,港澳兩地的旅遊客源不同,本港多是觀光、購物,而澳門則主要以娛樂博彩為主,兩地的旅遊資源有極大的互補性。雙方可合作宣傳,收相輔相成之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