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央行駁所謂“中國責任論”:金融危機根源在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1-17 11:45:10  


  中評社北京1月17日電/2008年,源自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的金融動蕩迅速演變為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機,各國經濟均遭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正當危機在全球蔓延之際,近日,西方某些學者和政客在媒體上拋出言論,指責中國和其他國家的高儲蓄助長了美國的過度消費和資產價格泡沫的形成,並聲稱以中國為首的亞洲國家的高順差才是本次金融危機爆發的根源。這一言論因何而發?所謂“中國責任論”有何依據?應如何看待此次國際金融危機爆發的根源?就此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了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張健華。

  “中國責任論”屬於“強盜邏輯”

  記者:最近,行將卸任的美國財長保爾森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的專訪時,拋出了所謂的“中國責任論”,稱國際金融危機的部分成因是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的高儲蓄率導致全球經濟失衡,而充盈的資金又導致美國投資者購買高風險的資產,您認為這種觀點是否成立?其用意何在?

  張健華:這種觀點是極其荒謬和不負責任的,屬於“強盜邏輯”。此次金融危機是在全球失衡的背景下爆發的。從表面上看,金融危機似乎和全球貿易失衡存在著某種關聯。但事實上,美國的經濟政策、金融監管和金融市場的多重失誤,才是造成危機的根本原因。如果將全球經濟失衡歸咎於順差國,顯然是推卸責任也站不住腳的。

  近年來,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新興經濟體加強了國際儲備和國內儲蓄,這是這些國家吸取10年前亞洲金融危機的教訓提高危機應對能力的措施,其實也是此前IMF在亞洲金融危機中給亞洲國家開出的“藥方”。在亞洲金融危機的救助過程中,美國政府主導了IMF對亞洲國家的救助政策及救助條件設計。在IMF給亞洲國家開出的“藥方”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求亞洲國家實行緊縮的財政貨幣政策,提高利率、減少財政赤字,增加國際儲備。

  10年來,亞洲國家尤其是受亞洲金融危機衝擊的主要國家吸取教訓,增加了國際儲備和國內儲蓄,提高了抵禦金融危機的能力,現在卻又被西方國家的某些人看成是導致金融危機的根源,其論調明顯自相矛盾。

  我個人認為,“中國責任論”的說法除了是為西方一些主要國家自身經濟政策失誤及監管不力開脫外,恐怕也是為這些國家今後出台貿易保護主義措施或對中國進一步施壓尋找借口。對此我們必須有清醒認識並要予以澄清,否則將不利於全球加強國際合作、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共同應對危機。

  美國宏觀經濟政策失誤最終釀成危機

  記者:您剛才提到,美國的經濟政策、金融監管和金融市場的多重失誤,才是造成危機的根本原因,提出這種觀點的依據是什麼?

  張健華:此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尚未結束,現在進行全面的經驗教訓總結也許還為時過早,但從各種主流觀點來看,美國宏觀經濟政策失誤、世界金融體系存在的重大缺陷以及監管不足等問題無疑是導致此次危機爆發的最重要原因。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百年一遇 金融海嘯席捲全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