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新聞分析:如何看待修訂後的中國GDP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1-17 14:37:30  


  國家統計局近日公佈了2007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最終核實數據。修訂後GDP總量增加了7776億元,增長率提高了1.1個百分點。 

  海內外對中國GDP修訂高度關注,一些人認為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應當承擔起“拯救世界的責任”。新華社記者就此採訪了長期從事國民經濟核算研究的專家,並查閱了有關統計資料。 

  “GDP總量的增加,主要來自服務業資料的完善。雖然這些年中國經濟快速增長,在國際經濟中的位置不斷上升,但中國人均GDP還比較低,經濟發展水準與發達國家差距很大。”北京大學國民經濟核算研究中心研究員蔡志洲指出。 

  根據國家統計局編纂的改革開放30年統計數據彙編,中國GDP2000年位居世界第六,2005年位居世界第四。在這次修訂之前,2007年中國GDP折合32801億美元,德國GDP折合32972億美元,中國GDP比德國僅低171億美元。 

  GDP數據的國際比較,要考慮到各國統計機構隨著統計資料的豐富而進行的修訂,也要考慮到匯率的情況,宜待各國最終核實數據匯聚齊全後再下定論。 

  “在看到中國GDP總量和德國已經大體相當的同時,更要看到中國人口是德國人口的大約15倍,中國人均GDP大約只有德國的1/15,差距是相當大的。”蔡志洲分析說。 

  不僅與德國相比中國人均GDP相差甚大,與世界平均水準相比差距也很大。根據國家統計局提供的數據,目前中國人均GDP大約只有世界平均水準的30%,位居世界100位以後。 

  “從總量講中國已經是經濟大國,但就人均水準還相差很遠。”蔡志洲指出,從國際比較上看,中國處於中等偏低收入國家,減貧和發展的任務非常繁重,不宜對中國經濟作出超出其能力的期待。 

  我們還應當看到,GDP雖然是重要的國民經濟指標,但屬於總量指標。除了GDP以外,國民經濟的結構、自主創新、節能減排,以及就業、收入、社會保障等指標也都非常重要,在這方面中國的差距更大。 

  應當客觀看待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由於美國經濟的總量最大,而中國經濟的增長最快,過去幾年中,美國和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最大。 

  “如今美國經濟陷入停滯,中國經濟如能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這就是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能作的最大貢獻。”蔡志洲指出,中國經濟目前正處於工業化中期階段,快速發展是這一時期的特點。中國政府已經就應對金融危機作出了及時有力的部署,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相信未來一段時期中國經濟完全可以保持平穩較快發展。 

  隨著國際分工的轉移,“中國製造”從某種意義上承擔起平衡一些商品的全球供需的責任。在保持外貿平穩發展方面,中國政府也出臺了提高出口退稅等一系列措施,這些措施的效果將逐漸顯現。 

  此外,中國西部地區和廣大農村,還存在大量貧困人口。開展新農村建設,加大扶貧力度,對於減少世界貧困人口也是一大貢獻。 

  “在國際金融危機面前,我們要堅定信心,做好自己的事情,這是中國對世界經濟的最大貢獻。”蔡志洲強調。(來源:新華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