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商報:台灣人喜獲消費券 香港人難免眼紅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1-19 09:49:05  


  中評社香港1月19日電/香港商報今天社評說,台灣昨日正式向全台每個居民發放價值3600元新台幣(約800港元)的消費券,勢必令本港沉寂一時的消費券爭議再度升溫。大力推動消費券的台灣領導人馬英九表示,日本等多個地方都在觀察台灣施行此招的效果,以決定是否跟隨。消費券的一時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可以有效拉動短期消費,刺激經濟增長;不過,長遠成效如何仍有待觀察。因此,香港是否也要學台灣廣派消費券,確實應經仔細觀察和分析,才能確保公帑用得其所,發揮最大的刺激經濟效果。

  社評指,政府派錢,市民自然歡迎。這次台灣但凡是於本年3月底前出生的居民,不論貧富,上至馬英九,下至淪為階下囚的陳水扁都一律獲發,人人有份,整個消費券計開支約達200億港元,官方相信可拉動0.6%的經濟增長。台灣市面也普遍支持派發消費券,可謂皆大歡喜,一片叫好聲。

  然而,冷靜想一想,算一算,就會發現消費券或退稅等一次性派錢措施,對經濟增長的長期刺激作用未必太大。去年1月美國總統布殊便曾推出高達1500億美元的退稅方案,可惜計劃最終也不敵經濟大氣候,早於10月金融海嘯爆發前已“錢”沉大海,千金散盡卻無功而還,只不過是把經濟衰退的現實推遲數月浮現,實質效果可謂有目共睹。

  社評表示,消費券無疑較退稅更能直接鼓勵市民消費,可短暫提振市場氣氛,刺激零售市道,但要發揮真正的長遠影響,還須從經濟和就業等方面落手。惟有穩定的工作、穩定的收入,方能衍生穩定的消費,從而推動經濟穩步發展,一時富貴實難產生可持續的影響。

  事實上,行政長官曾蔭權提出的“撐企業,保就業”理念,便料較消費券更能有效長遠刺激經濟。港府一方面推行中小企特別信貸計劃等短期措施,紓緩有訂單、有生意的企業在資金周轉上的困難;另一方面,採用擴張性的財政政策,今年將大花400億元以基建來帶動經濟,預料可創造多達5.5萬個就業職位;更重要的是,工程本身可推動物流發展和改善運輸系統,具備可持續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政策的影響雖未必能即時反映或如消費券般明顯,但實際效用卻斷非單單一兩個月。相較之下,台“豪花”200億港元派發消費券,大概僅能集中刺激消費,效果料難持久,更可能被抨為變相將公帑經市民之手轉注零售商口袋。

  社評認為,要刺激消費,除了直接提振需求,加強市民消費能力外,也可從循供應方面著手。比如本港月前舉辦的連串購物節,如工展會、美食嘉年華和深水步電腦節等,總銷售額和入場人次均打破歷年紀錄,有效以新供應來激發新需求,成為逆市奇葩。同時亦證明港人潛在消費力依然旺盛,只要有效刺激消費意欲,如餐飲業界贈券計劃等,就可乘藉新年氣氛再締佳績。

  台灣居民突獲“意外之財”,港人難免“眼紅”,但作為負責任的政府,目光需要放長一點,著眼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而非短暫的零售小陽春。港府宜秉持審慎理財、“應使則使”的理念,觀察消費券的長遠效果後才決定是否跟隨,務必妥善運用公帑,切忌為博一時掌聲而虛耗庫房,浪費子彈,令市民最終得不償失。


    相關專題: 百年一遇 金融海嘯席捲全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