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滿目瘡痍的加沙城19日終於迎來一刻平靜,以色列和哈馬斯雙方先後宣佈暫時停火。 |
中評社1月20日香港電(記者 何耀雄分析報道)遭無情炮火轟炸廿二日後,滿目瘡痍的加沙城19日終於迎來一刻平靜,以色列和哈馬斯雙方先後宣佈暫時停火。儘管交戰雙方都宣稱己方“獲勝”,但其實戰後的以巴局勢並沒有太大改變,兩方難言勝敗,反而在戰爭中死去的近千名加沙無辜百姓才是戰爭的最大犠牲者。
連日來的“鑄鉛行動”重創了哈馬斯於加沙的武器運送網絡和火箭發射設施,其多位高級領導人亦在空襲中身亡,加沙的醫院、學校、發電廠和水站都遭到破壞,以色列軍情局指出,預料哈馬斯需要幾個月才能恢復戰鬥力。
有分析認為,以色列在此仗中的最大得著,就是獲得了國際社會的介入,美英法及埃及等國承諾阻截武器流入哈馬斯。但由於埃及依約不能於接連加沙的西奈半島大規模駐軍,各種先進武器依然有機會透過秘密管道繼續流入加沙。以軍也指出,在戰爭中頑抗到的最後的哈馬斯組織仍具備向以色列境內進行轟炸的能力,復仇心切的加沙人民或在近期於以色列境內展開系列恐怖活動。
換句話說,以巴之間(軍事打擊抗擊恐怖活動)的對峙局勢很有可能在幾個月後回復老模樣。“鑄鉛行動”並不能為哈馬斯帶來致命性的打擊。
反而,哈馬斯的地位提升卻可能會對以巴局勢帶來較深遠的影響。雖然哈馬斯的作戰策略也招致了大量平民死亡,但跟以軍視人命如草芥的空襲相比,一直被視為恐怖組織的哈馬斯依然奪取了道德高地。加上以色列在戰爭中不斷封鎖傳媒,使媒體不得不嚴依賴哈馬斯和人道組織的消息,一向親以的美國媒體也指出,以色列己經輸掉了加沙媒體戰。
哈馬斯於加沙的執政地位因而確立,像真主黨一樣,或可逐步擺脫“恐佈份子”標籤,在阿拉伯世界人民心目中的形象急速提升,甚至有傳言說,奧巴馬亦將開始與哈馬斯進行接觸。哈馬斯未來各項談判的籌碼都可望增加。
另一方面,以色列與鄰國好不容易才得以改善的外交關係卻因而破裂。以色列看準了眾阿拉伯國家政府間的不和及普遍對哈馬斯和伊朗的不滿,故此,在加沙戰爭初期,以色列所受的外交壓力不是太大。後來戰事加劇,以軍不斷傳出濫殺平民消息,在阿拉伯人民的強大壓力下,各國不得不放下派別分歧,相繼遣責以色列軍事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