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先驅導報:大陸使館邀宴台代表 先伸橄欖枝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1-20 13:06:29  


 
  “外交交鋒”暗流湧動

  雖然沒有官方接觸,但兩岸“外交官”的交鋒與互動,時有耳聞。

  最具代表性的兩岸“外交官”交鋒事件之一,發生在2002年。那年,來自台灣的鳳凰衛視女主播劉海若在英國火車出軌意外中受傷,觸發兩岸一番角力。

  據悉,劉海若受傷後,鳳凰衛視立即向中國駐英國大使館反映。時任中國總理的朱鎔基委托辦公室向劉海若及其家人致以深切慰問。外交部則在接獲有關要求後,決定派出北京外科專家專程趕赴倫敦會診,並得到英國駐華大使館全力配合,提供簽證方便。

  但當駐英大使館官員到醫院探望劉海若時,卻因為比“台灣駐英代表處”人員遲來一步而被拒之門外。原來,“台灣駐英代表處”人員第一時間趕赴醫院,並以“官方身份”處理善後事宜,並囑托院方,“除劉的家人外,任何其他人等一律謝絕探訪”。

  “外交休兵”須雙方協商

  從早期的“有我沒他”、互相採取抗議不出席的做法,到允許私下場合接觸,兩岸駐外人員互動史也可謂兩岸關係的晴雨表之一。

  程建人透露說,他在駐外的最後幾年,也曾碰到大陸的外交官,有時雙方會稍微點個頭致意。“當了一輩子‘外交官’,雖然說不可能一下子從敵人變朋友,但以後最起碼見到面可以在公開場合互動、聊聊天,也算是‘外交休兵’的另類落實了。”

  針對台灣方面解禁“兩岸外交官互動”,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大陸外交官認為,兩岸不再打“外交戰”,少些內耗,總是好事。

  資深時事評論員石之瑜也撰文呼籲說,“兩岸外交人員之間的關係應做出相應調整”。石之瑜甚至提出了具體措施,即成立各國的“兩岸外交人員協調委員會與聯誼會”,由“邦交所在一方”主持,並推動“兩岸外交訓練機構”交流。

  大陸著名台灣問題專家陳孔立則指出,“外交休兵”必須經過協商,否則任何舉措都沒有根據。如果採取單方“放話”的方式,“我把問題提出來了,球在你這一邊,就等著看你怎麼處理了”,把不解決問題的責任推給對方,對於改善兩岸關係沒有好處。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