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見證者回望鄧小平美國之行:中國翻身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1-28 17:16:19  


1979年1月29日,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到達美國首都華盛頓,開始對美國進行正式訪問。這是新中國成立後中國領導人對美國的第一次訪問。這是鄧小平在機場向歡迎者揮手致意(攝於當地時間1979年1月28日下午)。新華社
  中評社北京1月28日電/1979年1月28日,鄧小平飛越浩瀚的太平洋,開始對美國進行為期9天的歷史性訪問。新華社報道,訪問期間,一高個中年男子始終不離鄧小平左右,他就是被譽為 “中國紅墻第一翻譯”、聯合國前副秘書長冀朝鑄。

  “鄧小平訪美是一項十分重大的戰略決策,是歷史的抉擇,訪問一大成果就是向世界展示了一個樂觀自信、朝氣蓬勃、愛好和平的新中國形象。”回憶起30年前那次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訪問時,這位曾經為毛澤東、周恩來、陳毅、鄧小平等中國高級領導人做過重要翻譯的資深翻譯家、外交家依然難抑內心的激動。

  見證中美兩國關係發展歷程的人不計其數,但能夠站在中美兩國領導人身旁,“零距離”見證重大事件與高峰會見的人卻鳳毛麟角,冀朝鑄就是其中一位。在鄧小平訪美30週年之際,在紐約度假的冀朝鑄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專訪。

  “30年前那次訪問從一開始就註定非比尋常,美方打破常規禮賓規格,派副總統蒙代爾和國務卿萬斯親臨華盛頓安德魯斯空軍基地,迎接遠道而來的中國客人。”提起中國代表團受到的特殊禮遇時,冀朝鑄感到異常興奮。

  他說:“當時有一種強烈的感覺:中國翻身了!美方當年已經把新中國當作一個世界性的大國來對待。”

  由於工作的特殊性,冀朝鑄幾乎參加了上世紀70年代中美關係正常化的全過程的翻譯工作,從基辛格秘密訪華到尼克松簽訂《上海公報》,他都是“零距離”的見證者。鄧小平訪問美國,他又被指定為首席翻譯。

  冀朝鑄說,鄧小平訪美期間“令人亢奮的”歷史性場面比比皆是,其中1月29日上午10時,五星紅旗在白宮上空冉冉升起時的情景令他永生難以忘懷。“當看到鮮傃的五星紅旗在世界第一強國上空升起的時候,一種民族自豪感與幸福感油然而生”。

  冀朝鑄認為,此次訪美的成功與鄧小平的政治智慧以及個人魅力密不可分,他所展現的坦率、自信、幽默、機智與豁達的性格以及落落大方的外交風範給東道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訪問期間舉辦的一次國宴上,美國著名女影星雪莉·麥克萊恩告訴鄧小平,她幾年前在中國聽在“幹校”勞動的一位與種植專業毫不相干的教授說,他非常高興和貧下中農在一起,因為可以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東西。鄧小平本來正在談笑風生地聊天,一聽此話,馬上正色嚴肅地說,這位教授在撒謊。鄧小平說,這是“文化大革命”表現出來的對知識和科學研究的極端輕蔑,是對知識的不尊重。

  冀朝鑄說:“美方領導人注意到這個細節,並對中國高級領導人對自己國家一些錯誤做法提出直截了當批評的做法與勇氣表示欽佩。他們認為,中國領導人能夠以如此的氣魄面對錯誤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冀朝鑄說:“正是因為小平同志與美方領導人有相當良好的互動與交流,不少原先對中國並不友好的人改變了對中國和中國領導人的看法,認為中國是可以依賴的,也是可以成為好朋友的。”

  冀朝鑄曾經擔任過中國駐斐濟、英國大使,為周恩來總理做翻譯長達17年之久,有著豐富的外交經驗。在展望中美關係的前景時,他說,促進兩國之間友好、互利關係的繼續發展,是大勢所趨,兩國政府和人民都會竭力維護這種良好的關係。“也許奧巴馬新政府會對某些具體的對華政策作調整,但中美友好的大方向是不可能因領導人的更替而發生任何改變的,維護良好的雙邊關係對兩國及世界都是有百利而無一弊的好事”。

  他強調:“30多年前,中美兩國從敵視走向友好,如今兩國關係越來越成熟,雖然在前進道路上還會出現各種問題,但問題總會得到解決的。兩國關係只會越來越好,因為這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