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2日電/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出國門,通過海外證券市場來籌集資金壯大自己。由於美國市場強大的吸引力,選擇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也越來越多。然而,上市之後的中國公司近年來卻屢屢在美國被股東控告。
在美成被告代價高昂
環球時報報道,中國近年大力推行的“走出去”戰略大大推動了國內優質企業進行海外拓展,一些優秀的企業則通過美國紐約證交所和納斯達克市場掛牌上市。自1993年青島啤酒在美國上市以來,近年來我國在美國證券市場上市的企業有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石油、山東華能、上海石化、中國鋁業等傳統的大型企業,還有百度、網易、空中網等網絡新貴,成為美國證券市場上的“中國概念股”。部分企業在登陸美國資本市場後曾受到追捧,股價扶搖直上,創造了奇跡。
但是,美富律師事務所的法律專家Geoff Sant告訴記者,由於中國在美國上市的企業越來越多,被股東告的公司也越來越多。而且,中國公司被告的比例遠遠大於其他國家公司的比例。在2002年到2006年的五年內,只有6個中國上市公司被股東控告,而在2007年就至少有10個公司被股東控告。他據此分析認為,在2007年一年內中國上市公司被控告的數目約是前五年的兩倍。雖然中國公司在美上市的速度在加倍增長,但是卻遠遠落後於被控告數目的增長速度。由於2007年就有大約5%的中國上市公司被股東控告,這樣發展下去,不久就會有一半在美上市公司成為被告。
按照美國的法律規定,公司一旦被股東控告,後果非常嚴重。去年市場上平均法律訴訟賠償費為5600萬美元,其中最高的賠償費為Tyco公司支付的32 億美元。此外,被告企業支付的律師費也會非常高。而且被告公司將無法逃避任何需要支付的賠償金,如果拒付,就會被剔出證券交易所,其所擁有的所有海外資金也會被凍結。
中國企業還不成熟
能够到美國上市,無疑是企業運作的巨大成功。但是萬里長征路途漫漫,中國企業在美國面臨著一道道門檻。許多企業由於自身的不成熟在風雲詭譎的美國市場上顯得特別脆弱,極易引起投資者的集體訴訟。
目前,信息披露不及時是中國企業在海外受到集體訴訟的最主要的原因,尤其是在納斯達克市場,受到集體訴訟的中國企業比例曾高達17.2%。按照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發行制度,上市企業必須保證“完全信息披露”,即必須確保證券發行有關的一切信息的真實、全面、準確,並對不實陳述所導致的投資者損失承擔法律責任。而一旦出現證券欺詐行為,任一投資者均可聘請律師代表其他投資者啓動集體訴訟程序。回顧2002至2007年,多家國內的知名網絡企業就是因信息披露不及時而遭到起訴。
但Geoff Sant認為,中國公司缺乏經驗也是在被控告後蒙受經濟損失的重要原因。一些中國公司出於省錢的考慮,在前期既沒有雇優質的律師幫助他們審核上市資料,也沒有購買優質的保險,這兩個因素加大了被告的風險並缺乏減少損失的手段。他舉例稱,有一家被訴的中國企業的律師沒有告知企業在被告後及時通知保險公司,結果公司雖支付大筆資金給保險公司,最終卻沒有得到相應的支付,不得不自己支付數百萬的訴訟費和上千萬的賠償費。
Geoff Sant強調,其實中國在美上市公司被告,並不完全代表中國公司做錯任何事情,即使支付了賠償費也並不代表中國公司違規操作。但是在一些案件中,中國公司常把上市過程看作一種市場營銷的渠道,而沒有把上市過程的材料當成一種保護自己的法律手段。所以在上市的材料中會偶爾省略一些重要的東西,或誇張一些已有的東西,這些都會引發後期的法律訴訟。而一旦上市報告中存在差錯,它們又通常不知道如何對這些情況做出反應。
中國公司是平等的對手
針對中國上市公司的訴訟案件日益增多,實際上加大了中國企業海外發展的成本與風險。對此,Geoff Sant告誡道,在美國有很多律師或者律師事務所專門為股東控告上市公司。為了賺取利益,他們的主要工作就是分析上市報告和所有相關文件,找到可鑽空子的機會控告上市公司。所以中國上市公司應該知道如何保護自己,尋求高質量的律師事務所的幫助,針鋒相對,維護自己的利益。
他分析稱,美國市場是一個法律健全的成熟市場。訴訟賠償費已經在過去的15年中上升了5倍,現在在美國上市的公司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支付更多的法律賠償費。由於大多數中國公司沒有在美國市場運作的經驗,雇一個好的律師是必不可少的。
不過,事情同樣也可以倒過來分析。Geoff Sant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在這個問題上存在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十幾年前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很少被控告,而且當時很多律師事務所也不願意接手中國的案子,這是因為大家認為中國上市公司的實力薄弱,沒有能力支付賠償金。但現在大家把中國公司看成是市場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把中國公司看成與他們平等的競爭對手,自然提高了對中國公司的要求,甚至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也在中國設立了辦事處,與中國政府一起開發中國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