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鄧小平訪美破冰之旅 如巨人之手推開封閉國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2-05 18:36:53  


這是1979年2月2日,鄧小平在休斯敦觀看馬術競技表演時揮動牛仔帽,向觀眾致意。 新華社
 
  “中國的大門對一切朋友都是敞開的” 

  從今回望,世人不禁慨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領導人第一次訪問美國,同中國國門開放和國運振興,在時機上竟有如此歷史性的契合。 

  這是一次劃時代的訪問,它為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航船鳴響了隆隆的汽笛。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章百家說,無論是中美建交還是隨後的鄧小平訪美,其意義不僅要從中美雙邊關係發展的角度來認識,而且必須把它放到我國偉大歷史轉折的大背景之下去理解。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最重要的因素是實現從“以階級鬥爭為綱”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歷史性轉變,同時離不開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 

  章百家說,從歷史的角度看,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前,簽訂了中日和平友好條約,隨後又實現了中美建交,這兩個重大外交決斷,特別是中美建交、完成兩國關係正常化,是保證我國順利實現對外開放的關鍵,體現了鄧小平作為政治家、外交家和戰略家的遠見和魄力。 

  訪問美國,鄧小平胸懷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方略;他的訪美之行,本身就是中國改革開放歷史性進程的關鍵一步。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鄧小平研究組主任龍平平說,鄧小平1979年提出的3個重要觀點,都與他的美國之行有一定關係。首先,基於對西方發達國家現代化水準的了解,鄧小平在訪美後一個月提出了走“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其次,訪美使鄧小平對實現現代化的手段——市場經濟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1979年11月,他明確提出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再次,他于1979年年末提出,中國已學會利用加強國際交往合作的條件,在此之後,他進一步提出中國不僅要改革經濟體制,而且要對外開放。 

  中美關係的發展打開了中國與西方世界交流與合作的大門,從而為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提供持續的外部資源和動力。 

  訪美之前,鄧小平指示,既然去最發達的國家,參觀活動要圍繞美國最先進的工業和高科技項目展開,訪問的一個目的是了解美國,向一切先進東西學習。訪美期間,他強調中國在現代化建設中,有許多方面要向創造先進的工業文明的人民請教。 

  在華盛頓,鄧小平與卡特等美國領導人深入交談,廣泛交流。隨後,這位75歲高齡的老人前往美國一些地方參觀考察;一路上他用心觀察,詳細詢問,深入思考。 

  在亞特蘭大參觀一個汽車廠時,他說,將來我們也要創建大型先進汽車生產工廠;在休斯敦觀看宇航中心時,他說,總有一天我們也要上太空;在西雅圖參觀波音747大型客機時,他說,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我們也要有這樣的大型客機。 

  鄧小平訪美期間,兩國簽訂了有關經濟、文化與科技等領域的一系列合作文件。他指出:“在我們兩國之間還有許多合作的領域有待我們去開闢,許多渠道有待我們去溝通,我們還要繼續努力。”他表示:“中國的大門對一切朋友都是敞開的。” 

  正是以這樣的大氣魄,30年來,中國不斷擴大對外開放,使我國成功實現了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廣泛深入的國際合作加快了中國經濟發展,也為世界經濟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