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兩岸軍事互信 可從統一軍語辭典做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2-06 08:46:39  


  中評社台北2月6日電/有人形容,兩岸建立軍事互信,就像把兩個人縫在一起,比切開連體嬰還難。如今,這個高難度的縫合手術,在兩岸的期待下逐漸浮出檯面。 

  中國時報報道,今年一月起,大陸二名有分量的涉台軍事將領,羅援和王衛星,先後發表兩岸共同設計規畫軍事互信發展《路線圖》,這很可能是大陸採取行動的徵兆。 

  據側面了解,軍方發表涉及兩岸的敏感文章,均非個人即興之作,而是事前寫好,待機而發,並通過軍方、對台和宣傳部門的層層審核,一旦刊出,必有其政策用意。 

  問題是,《路線圖》如何展開?半年前,王衛星在私下場合說過一個比喻,貓和狗為何水火不容?主要是牠們的溝通語言不同,貓生氣時,豎起尾巴,發出哄哄低鳴聲;狗搖尾巴,哄哄作響,恰恰是友善之舉,撲上前去,不打才怪。 

  報道說,兩岸何曾不是如此!兩岸包機直航初期,台方一架客機進入大陸領空,對方要求下降到某個高度,台方客機沒有回應,降落機場後,對方破口大罵。經溝通,原來大陸使用公尺,台方用英尺,距離長度認定不同,若按大陸指引下降,台方客機必出問題。 

  這是兩岸直航包機在熱鬧中的一段小插曲,如果雙方互不信任,小插曲也會釀成大災難。感嘆之餘,王衛星說,兩岸建立軍事互信不妨先從兩岸“軍語辭典”著手,內容統一,在場人士莫不拍手叫好。如果連辭典都談不攏,還談什麼《路線圖》。 

  除此,兩岸“退役將領互訪”,應是兩岸軍事交流最初級的形式,《路線圖》也都談到。《路線圖》指出,兩岸建立軍事互信可以先易後難、先民間後官方、先個案後整體,循序漸進,但前提是“一中原則”,最終目的是“實現統一”。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