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解放軍運輸機冒險鑽濃雲對旱區實施人工增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2-09 10:09:03  


飛機起飛前機組人員進行協同准備。
  中評社北京2月9日電/解放軍報報道,飛機高空追濃雲,大地久旱逢甘霖。今(8日)天,空軍運輸航空兵某師兩架運輸機分別從河南新鄭機場和安徽蚌埠機場起飛,飛行5架次近7小時,在10多萬平方公里幹旱地區成功實施人工增雨。 

  9時40分,新鄭機場。伴隨著轟鳴聲,空軍一架運輸機衝破雲霧飛向長空,開始在河南西北部地區執行人工增雨任務。

  飛機不斷爬升,機艙窗口外霧氣茫茫。機組人員告訴記者,人工增雨的良好天氣,對於飛行來說可能就是不良天氣,飛機作業一方面要保證降雨效果,另一方面還要保證飛行安全。

  10時05分,飛機在顛簸中穿出雲霧,機翼下濃雲滾滾。隨後,飛行人員根據雲層的溫度、濕度,通知後艙工作人員開始作業。工作人員迅速拿出工具啓動液態二氧化碳播撒劑瓶閥門,並開啓碘化銀播撒器按鈕。

  10時08分,飛機開始實施人工增雨。記者從機艙窗口往下看,掛在機腹側方的碘化銀末端燃燒器上的煙條,正冒著淡淡的火焰,生成碘化銀催化劑撒向空中。“今天飛機的航路和高度將根據空中雲層的情況而定,哪裡雲多雲濃,就要往哪裡飛,高度保持在3000米至4500米之間。”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人工增雨作業對飛機的飛行高度、距離都有很高要求,小型飛機無法做到。用大飛機進行人工增雨作業覆蓋面積大,只要雲層的厚度和含水量許可,可以反覆起飛。”

  10時28分,飛機保持平穩飛行狀態。在駕駛艙記者看到,機長霍啓術全神貫注駕駛著飛機,領航員王毅根據地面通報的天氣情況,在航圖上不停地測量和計算,通信員鄭興民與地面時刻保持聯繫,為飛行員安全操作提供準確數據。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飛機一般要盡量避開雲層和強顛簸區飛行,但執行人工增雨作業的飛機卻偏要鑽進雲層裡。在濃雲層中,能見度較差,只能靠儀表飛行,遇到雷電和強對流等特情,必須迅速處置。

  11時42分,飛機經過兩個多小時的飛行,順利完成在洛陽、焦作、輝縣、鶴壁等地增雨作業,安全返回機場。飛機所到之處,普降小到中雨,對緩解旱情發揮了重要作用。

  與此同時,在安徽蚌埠機場,空軍一架運輸機今天共飛行3架次,在安徽阜陽、亳州等地開展了人工增雨作業,使皖北旱區普降2毫米以上小雨,大大地緩解了皖北旱情。

  據了解,只要天氣條件允許,飛機人工增雨作業還會繼續,展翅雲中的空軍飛機將為旱區帶去更多“喜雨”。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