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富權:民進黨形象難以改觀 更遑論甚麼改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2-09 10:05:00  


  中評社香港2月9日電/澳門《新華澳報》今天刊載評論員富權的文章說,蔡英文自接過民進黨主席後,一直被糾纏在“扁案”及已退出民進黨的陳水扁意圖繼續控制黨,甚至要在看守所內建立“地下黨中央”的窘境之中,來不及實踐其競選黨主席時的“改革”主張,及回應將她捧上主席座位的多數民進黨人急盼該黨能走出一條沒有陳水扁的新路的訴求。但在面臨將決定民進黨是否進一步沒羅的今年底縣市長選舉的生死關頭,蔡英文緊緊抓住隨著“扁案”的深入發展,大部份被告紛紛認罪,使到陳水扁對民進黨人及其支持者的影響力大為減弱的有利時機,決定領導進黨進行改革,並探討民進黨的政治和組織路線、年底縣市長選舉的選戰策略,於是在昨日召開“臨時中常會”,主要議題是當前政治形勢分析,討論組織改造案、選戰策略,以及綜合座談等。 
 
  然而,蔡英文可能並是不熟悉民進黨的歷史傳統,也可能是為了避免引發路線鬥爭,對民進黨造成“二度傷害”,甚或是擔心自己像發動“圍城”活動時有辦法把群眾帶上街頭卻無能力控制群眾那樣,控制不了黨內的派系、流派的論爭,因而不是像以往民進黨每逢推動重大轉折時,都是發動全黨大辯論,至少也是舉行較大範圍的專場辯論會,從下而上地透過辯論取得共識,以既符合“民主”的內涵,又能使全黨意志高度統一的做法,而是邀集十幾名中常委,另加一些相關人士、關起門來討論一番,就與作出“共識”,連還有兩個月就要召開的中執會都等不及(其實也可召開“臨時中執會”),甚至還把目前黨內具有最高政治實力的“立法院”黨團也排斥在外。其所達成的“共識”,只能是小圈子的共識,恐怕很難得到全黨的認同。 

  文章指,目前對於民進黨方未來路線方向,黨內基層以及部分精英人士,就有著各種不同的看法。前“新潮流系”成立的“台灣新社會智庫”,一連多期刊登重要文章,除了批判馬英九團隊之外,就是探討黨內路線。而民進黨中黨委羅文嘉發起的“二次黨外論壇”,某些重要觀點則是正好與其對立、相反。此種即將爆發的觀點主張分歧,很有當年“黨外”時期的“編聯會”與“公政會”路線鬥爭初起時的意況。另外,謝長廷透過“綠色和平電台”發聲並以“維新”的名義自組“影子政府”,陳師孟等“獨派”人士透過“綠色逗陣工作室”邀集綠色名咀在電台開講,還有呂秀蓮要辦報力圖取得話語權,在在都顯示民進黨的精英骨幹都有意要恢復當年“黨外”時期的“百家爭鳴”氛圍。但蔡英文卻以這個極小範圍的“臨時中常會”來代表全黨“共識”,以二、三十個人的腦筋來代替幾十萬黨員的意志,必然會有脫離群眾、閉門造車之虞。 

  這種情況果就不幸而發生了。不少有見識的黨員都意識到,民進黨從二零零零年時的意氣干雲,躊躇滿志,自認可持續執政二十年,到近年連選敗選,不但丟失了執政權,而且不少黨內精英骨幹都受司法控告,或在陳水扁操縱“恐怖平衡”之下慘受摧殘,而至戰將凋零。以致雖然馬英九團隊民意支持度低迷,但民進黨的支持度卻未見成正比反彈,反而更陷低落。關鍵是在於陳水扁違背了黨的“勤政、廉潔、愛鄉土”傳統,而黨又未能與陳水扁作出切割。蔡英文及其領導的中常會未能抓住這個主要矛盾,而是糾纏於經濟、衰退、失業等次要矛盾之上,忽略了民眾固然不滿馬英九團隊無能,但更不滿陳水扁貪污的主流意識。這樣的“共識”,就只能是脫離群眾。 

  文章表示,“臨時中常會共識”中聲稱的“只有一個選擇”:“團結內部,連結民間,加速改革”,恐怕將會是畫餅充飢、望梅止渴。實際上,蔡英文意圖透過將“社會發展部”改造為“社會運動部”,重走“街頭運動”路線,甚至要在五月十九日發動罷免馬英九,就遭到謝系“立委”管碧玲“嗆聲”。她指出,民進黨不必擔心路線問題,本來就是議會與街頭兩條路線交互運用,至於何時以何條路線為主,主要還是反映民意,當人民對政府不滿時,如果民進黨不站出來,人民自會走上街頭;如果人民對政府的不滿,沒有發生到要站出來,民進黨硬是要上街頭,也沒有動能。蔡英文日前已說過“五‧一九”檢驗是否罷免馬英九的最好時間點,話已說出口,屆時該以何標準決定是否罷免,人民也在看。另一位謝系“立委”李俊毅也表示,民進黨面臨的不是甚麼路線問題,而是如“扁案”、縣市長的提名僵局、二零一二“總統”選舉。黨內現在不願公開談,卻又私下較勁。民進黨要走出去,得先處理眼前這些現實難題。創黨大老之一的律師鄭勝助也一針見血地指出,民進黨得先解決“貪腐”這兩個字的污名化問題,否則如此下去,民進黨不會翻身。 

  既然如此,“臨時中常會共識”中提出的“二零零九年將會是本黨結合社會力、監督制衡馬政府,並打贏縣市長選舉關鍵的一年”,恐怕就將難落實。尤其是其“路線方針”中的“重新塑造政黨形象區隔”,僅限定在“清楚告知支持者與社會大眾,民進黨與執政黨在政策議題上有何不同”,而不是連不少進黨人都已清醒地認識到的與陳水扁的貪腐作出切割,恐怕只能是使黨的形象難以改觀,更遑論甚麼“改革”?!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