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普京亮出“能源武器” 油氣管道包圍歐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2-10 10:39:29  


  中評社北京2月10日電/俄羅斯與烏克蘭年初爆發的“天然氣大戰”,可謂沙塵落、餘音長。2月6日,俄羅斯總理普京在莫斯科與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討論能源安全問題時,提議修改現有能源憲章條約或制定新文件,以維護能源供應方利益。這進一步表明,熟練使用“能源武器”的普京,已著手定制遊戲規則。

  油氣管道“包圍”歐洲

  國際先驅導報報道,近年來,在全球能源版圖上出現了若干俄羅斯與西方抗衡的案例:西方籌建納布科管道,俄羅斯便推出南溪管道;西方熱議跨裡海天然氣管道方案,俄羅斯就提出沿裡海管道項目。

  美國陸軍軍事學院教授布蘭克撰文稱,莫斯科的目標是在歐洲能源供應方面建成一個“大圍栅”,這樣其他任何國家都無法在沒有俄羅斯參與的情況下向歐洲出口天然氣。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方案都用於輸送中亞-裡海地區的天然氣。而這裡是公認的“21世紀能源基地”(石油儲量328億噸,天然氣儲量為18萬億立方米,分別占全球油氣資源總量的8%和5%)。俄羅斯通過拉近與那裡前蘇聯國家的關係,達到控制能源的目的。普京去年9月還親自出馬,從烏茲別克斯坦帶回了再建一條天然氣管道經烏國輸送土庫曼斯坦天然氣的計劃。

  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如果俄羅斯能够影響阿塞拜疆和土庫曼斯坦,那麼由西方倡導的納布科管道和跨裡海管道可能會難以找到足够的天然氣供應。

  此外,俄羅斯還借助能源外交積極拓展自身在歐洲的戰略空間。此次俄烏“鬥氣”,向與俄開展能源合作不太反感的西歐國家生動闡述了能源供應渠道多元化的必要性。如果說美國為首的北約在用導彈防禦系統擠壓俄羅斯的戰略空間,那麼俄羅斯則靠積極開辟能源走廊而反制美國。

  爭搶定價話語權

  眾所周知,中東處於世界能源版圖的中心。俄羅斯雖然沒有油氣管道直接伸向那裡,卻仍維持著對該地區的影響。

  去年10月底,占世界天然氣總儲量六成的俄羅斯、伊朗和卡塔爾在德黑蘭宣布建立“天然氣三巨頭”機制。取得這個突破,普京功不可沒。外界認為俄羅斯意圖建立“天然氣歐佩克”,以控制世界天然氣價格走勢。

  11月,三巨頭討論了建立合資企業以開發世界最大天然氣田——南帕爾斯(儲量高達14萬億立方米)的問題,並計劃在波斯灣底部鋪設通往卡塔爾的管道,並在卡塔爾的拉斯拉凡修建液化氣生產企業。

  搭建了“天然氣三巨頭”平台後,在俄羅斯的進一步推動下,去年底在莫斯科召開的世界天然氣出口國論壇第七屆部長級會議通過了組織憲章,並規定組建執委會和秘書處。外界將此視為“天然氣歐佩克”雛形顯現。而普京在會上有關“廉價天然氣時代即將結束”的提法,暗示俄羅斯將在能源定價機制方面爭搶話語權。

  對中國大打能源牌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副所長奧斯特洛夫斯基對《國際先驅導報》表示,目前,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管道幾乎全部通往西方,而目前發展最快的經濟體卻在亞太地區。他認為,包括中國在內的亞太鄰國能源需求巨大,應該成為俄能源領域的主要夥伴。

  需要指出的是,隨著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不斷深化,俄羅斯對於與中國開展能源合作的重視程度不斷增加。中俄兩國元首共同倡議建立的副總理級能源談判代表會晤機制已於去年7月啓動。

  不過,俄方在能源問題上似乎一直在吊中國人的胃口。且不說有意無意地挑起中國與日本對俄遠東石油管道走向的競爭(“安大線”與“安納線”之爭),單就此次俄烏天然氣爭端中普京的一個表態,就能看出俄方打能源牌的端倪。

  當時,普京便借能源消費大國——中國——來逼歐洲人表態。他在1月8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說,天然氣爭端可能促使俄方更積極地拓展亞洲和北美天然氣市場,並強調俄方有意“修建一條通向中國和亞洲自由市場的天然氣管道”。不過,普京可能事先忘了翻閱本國《2030年前天然氣行業發展國家綱要》,其中阿爾泰項目(由俄羅斯阿爾泰共和國對華輸氣的俄中天然氣管道西線工程)因面臨一系列複雜問題,而未被列入《綱要》。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