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聯早:中國農業具有太多潛能,終將變巨大優勢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2-13 10:29:54  


 
  可是現在,當經濟形勢面臨壓力的時候,農民工卻成了社會的“負資產”,某些缺乏頭腦的人們更把他們視為不穩定因素。難道真有如此嚴重?看看最近二三十年,人們只聽說過衣食無憂的文化人才有閑情逸致去琢磨這個權利、那個權利,而從未聽說過農民工有膽量起來造反。恰恰相反,當被剝削、被欺壓、被剝奪種種權利的時候,他們大多時候都是忍氣吞聲、逆來順受。

  在需要的時候把農民浩浩蕩蕩地轉移到城市,同樣在需要的時候又把他們浩浩蕩蕩地轉移回農村,這種世上絕無僅有的現象,究竟是一種進步還是一種倒退?無論是進步還是倒退,它都再次凸顯了一個關鍵的問題:經過三十年的“發展實驗”,中國的歷史又回到了最初的起始點:擺在執政者面前最緊要、最艱難、最根本的問題,依然存在於農村。儘管城市日益繁榮,儘管貿易順差依然驕人,但中國農村的面貌和農民的處境,並沒有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落後農業不能提供更多機會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農業國之一,具有太多的潛能,只要對農業體制進行有效的改革,對農業發展進行現代化實驗,這些潛能最終總會變成巨大的優勢。但是,在中國的發展目標和資源分配中,農業始終沒有成為名副其實的重中之重。其結果是,農業被現代化浪潮越拋越遠,至今無法成為現代經濟中的頂梁柱,無法創造符合現代社會的就業機會,無法為農村居民創造更多的財富。數億農民之所以離開家園,忍辱負重地到外鄉謀生,就是因為落後的農業不能提供更多機會。

  此次中國多個省份發生歷史罕見的旱災,再次暴露了長期忽視農業或者不重視農業的事實。有報道說,中國每年都要加大對農田水利建設的投入,但至今為止,全國一半以上的耕地竟然都沒有水利設施。與城市裡動輒耗資幾億、乃至幾十億的高樓大廈相比,哪怕與某些縣政府、鄉政府的辦公大樓相比,中國對農業的投入是何其吝嗇,對農業的態度又是何等地輕視。《人民日報》昨天就發表署名張毅的評論說,“生產技術直接影響抗旱能力”,“政府對農業的投入遠遠跟不上農業發展的需要”。

  很多人都認為中國政府在經濟和社會事務中干預太多,但從財政和其他資源的分配來看,恰恰是因為政府缺乏干預的意願,才使得農業和農村地區依然落後。這些年來,在資本和企業享受各種扶持或保護政策之後,農業、農村和農民近年來也享受了一些扶助措施,但相比之下,確實還算不上同等關照。與千百年前的祖先們一樣,幾億農民延續著古老的耕作方式,依然是靠天吃飯,自生自滅;另外還有數以億計的農民工在城市裡寄人籬下,同樣是靠天吃飯,憑運氣討生活,無人真正關心和扶持。

  無論是農業大旱災,還是全球金融危機,人們也許都能從中得到一些啓示。中國的農業不應該繼續“靠天吃飯”,政府應該真正重視;中國經濟也不能繼續過度依賴外部市場,不能繼續靠外國人吃飯。中國有的是土地,有的是人力資源,包括龐大的農民工隊伍,即便外部需求減少,中國所擁有的各種資源都足以創造出更多的財富。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