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軍上將邀中俄共建太空衛星防撞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2-18 10:45:50  


 
  對於美俄衛星相撞產生的嚴重後果,在美國宇航局從事航天飛機項目研究的航天工程師詹姆斯.奧伯格形容說,這是一場“災難性事件”。之所以這樣講,是因為衛星相撞產生的碎片雖然多數仍聚集在事發軌道附近,形成殘骸雲團,但部分殘骸已分散到地球上空500公里至1300公里的軌道內。 

  “科學家關注全球安全協會”專家戴維·懷特說,雖然目前觀測到的碎片只有600塊左右,但更小的殘骸成千上萬。這些小殘骸對人類航天器和航天員的威脅絲毫不亞於大塊殘骸:“1厘米大小就足以重創乃至摧毀一顆衛星。”據懷特分析,這些殘骸會在地球軌道上形成一個“殼”,隨時可能威脅其他衛星的安全。 

  俄羅斯航天任務控制中心主官弗拉基米爾·索羅耶夫也表示,美俄衛星相撞後形成的殘骸會在地球軌道上滯留10000年,且絕大多數集中在衛星數量最多的近地軌道上:“距離地球800公里的軌道是通訊衛星最集中的區域,所以這次事故對通訊衛星的威脅最大。” 

  美參聯會副主席卡特懷特上將承認,各國的衛星在未來的一段時間裡,不得不採取玩“躲避球”的方式,來避開美俄衛星相撞產生的殘骸。不過,對許多衛星來說這顯然會減少壽命,因為它們並沒有攜帶多少燃料,這些寶貴的燃料只在“緊急情況”時才能啟用。一旦將變軌閃避當成“常規動作”,衛星的燃料將很快耗盡,從而成為一顆顆新的“廢星”。 

  詹姆斯·奧伯格則認為,這“當頭一撞”倒是撞出個法律問題,此事應當激起奧巴馬政府對太空垃圾問題的重視:“應該通過立法的方式來保證太空的安全,應對太空垃圾,從而讓人類有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太空環境。”曾在美國商務部和國務院任職的詹姆斯·劉易斯贊同地說,美國是應該考慮“太空立法”了,比如說,銥星公司極可能會對俄方採取索賠行動。然而,由於目前還沒有相關法律,所以想讓俄羅斯人掏腰包恐怕比登天還難。 

  欲拉各國共建太空防撞網 

  如何防止衛星相撞的事故重演?美國軍方和其他機構紛紛就此展開討論。 

  日前在華盛頓參加一個論壇時,美參聯會副主席卡特懷特上將先是承認“這次衛星相撞確實有美國粗心大意之處”,但他同時表示,應該建立一個全球性質的衛星或者航天器防撞網,拉中國、俄羅斯、法國、英國和其他有能力利用太空的各方參加。卡特懷特上將說:“目前太空沒有一個‘交通管制系統’,我們應該建立這樣的機制,以確定所有衛星的方位,防止其發生碰撞。” 

  卡特懷特還透露,美軍目前的監視網絡可以對大於5厘米的太空物體進行跟蹤,但它最關注的是其中900顆現役衛星、國際太空站和美國航天飛機的飛行安全,目前還無力對任何面臨危險的衛星發出警告。卡特懷特認為,世界各航天大國對跟蹤太空垃圾各有所長,如英國這方面與美國“同步”,中國“特別認真,舍得投入”,俄羅斯“技術成熟”。如果合力共建太空衛星防撞網或太空交通管制系統,就可以避免衛星相撞了。 

  而在美國空軍退役上校T·S·科爾索看來,“50年來,這是人類第一次遭遇兩顆完整衛星相撞事件,但這並不意味著下一次相撞會發生在50年後。”科爾索開辦了一個專門跟蹤太空殘骸的研究機構。通過精密的計算,他發現151個地球軌道物體“極可能相撞”,因為它們之間最近的間隔只有74米!他和卡特懷特同樣認為,避免衛星相撞的關鍵在於多國聯手:“如果各國不願意分享相互掌握的數據,那麼我們必然會面臨著更多的碰撞事件。” 

  不過,不論是卡特懷特還是科爾索都承認,現在拉各國一起組建衛星防撞網“有難度”,因為就連美國空軍和國防部都不願意公開衛星運行的資料與數據。對此,美國非政府組織早在幾年前就警告說,如果各部門都不願意公布衛星運行數據,甚至連美國商務部和國防部之間都相互保密的話,那麼地球軌道上的衛星遲早有一天會撞到一起。再者,擁有衛星發射能力的國家正越來越多,廢棄衛星的數量也在增加,美國去年9月發射的一顆導彈預警衛星就因失效而在太空“流浪”。這些衛星也會越來越危險。 

  因此,就算各國之間的猜疑再多,如何讓各國衛星不再相撞,肯定是個緊迫議題。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