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天安門金水橋大修 迎新中國成立60周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2-19 09:14:10  


2月18日,工人在天安門金水橋上施工。新華社圖片
  中評社北京2月19日電/為迎接新中國成立60周年,確保游客和文物安全,從2月18日起,天安門金水橋開始實施保護修繕。據天安門地區管委會介紹,工程擬於5月1日前完工,然後整體對外開放。

  歲月留痕

  橋體局部損壞,存在一定安全隱患

  人民日報報道,2月18日下午,雪後的城墻和綠化帶上還覆蓋著薄薄的一層白雪。記者在金水橋施工現場看到,最中間的主橋已經封閉,但可以清晰地看到,橋面損壞比較嚴重,許多殘損處先前抹上了水泥,像一個個不規則的補丁。主橋東西兩側的東一橋和西一橋尚未封閉,供參觀游客進出,但橋面也明顯可見大塊的殘損,凹凸不平。再往外側的兩座橋,也就是東二橋和西二橋也已經全封閉,身穿藍色工作服的工人師傅們正在緊張施工……

  天安門南的外金水河上共有7座石橋,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重建於清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中間5座橋統稱為外金水橋,分別與天安門城樓的5個門洞相對應。居中的主橋長23.15米,寬8.55米。兩旁的橋叫公生橋,分別與太廟(勞動人民文化宮)和社稷壇(中山公園)正門對應。

  據專家介紹,金水橋作為明清兩朝皇宮南大門的出入口、天安門的重要組成部分,見證了從明朝至今的全部歷史,具有重要歷史價值。7座橋造型精美,是明清時期北方官式石橋的經典之作,藝術和科學價值不容低估。1961年3月4日,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新中國成立後,有關部門采取措施,著力保護金水橋,在石欄杆外又加了一道保護性鐵欄杆。但由於游客衆多,加上風化等自然因素,近年橋體逐漸出現了局部損壞,存在一定安全隱患,亟待保護維修。

  為做好金水橋的文物保護工作,天安門地區管委會請北京市文物建築保護研究所對7座橋的石質文物進行了全面勘察。專家認為,金水橋主要存在石質文物風化、橋欄板、欄杆局部開裂、橋面石材磨損等問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