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俄經濟遭重創 媒體驚呼一夜回到1998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2-22 10:14:52  


 
  “梅普組合”難分裂

  美國一家獨立智囊機構也認為,與1998年不同,普京政府不太可能因這次危機而垮台。因為,葉利欽以自由民主開放式的模式管理國家,而普京上台後奉行強力集權,防止社會動蕩。俄羅斯國內最近雖然出現了小範圍的抗議活動,但克裡姆林宮現在有能力制止任何可能威脅國家穩定的大規模示威活動。

  至於“梅普組合”,也不會出現太大的裂痕,從普京對全國支柱性企業發放救援資金這一事件中兩人的分工就可見權力分配的端倪。

  在這一過程中,梅德韋傑夫在做三樣自己的工作:一是為發放500億美元救援資金簽署一系列法令;二是不斷發表講話穩定民心;三是代表俄羅斯在國際上爭取支持。但真正控制俄羅斯主要部門的卻是總理普京。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問題專家龐大鵬也認為,短期內梅普組合不太可能出現分裂,俄羅斯也不會在短期內出現政治動蕩。因為,梅德韋傑夫和普京在一些實質性問題上仍是基本一致的,比如在國家發展模式和戰略目標上;從權力運行機制和兩人的政治意願綜合來看,兩人並沒有太大的分歧。

  民生

  1998年,俄羅斯國內貧富懸殊、兩極分化,民不聊生。人們懷疑總統的治國能力,要求總統辭職的呼聲多次高漲,時任總統葉利欽的地位嚴重動搖。

  如今,民眾雖然對政府的悲觀情緒有所增加,但總統梅德韋傑夫和總理普京的支持率仍然很高。對大多數俄羅斯人來說,總統和總理仍然是希望的象徵。

  獨立調查機構列瓦達民調中心的負責人古柯夫表示,俄羅斯人還沒有完全感受到金融危機的衝擊。

  調查估計,目前僅有10%~15%俄羅斯人的日常生活受到經濟危機的嚴重影響。

  莫斯科市民加林娜在接受採訪時說:“(世界金融危機)基本上對我沒有影響。退休金正常,生活正常,以前怎麼過,現在還是一樣。(蘇聯)解體的那段時間才是危機,但現在我還沒受到危機影響。說到將來,我希望會變得更好,我寄希望於我們的政府。”

  對於俄羅斯在這次金融危機中的經濟面貌很難有準確描述,因為俄官方禁止提供可靠的數據和信息,民間關於金融危機的公開討論也不多見。

  官方慎用“危機”、“衰退”

  目前,包括電視和報紙在內的所有重要信息渠道和傳播工具都被國家牢牢控制。像“危機”、“衰退”這樣的字眼直到現在才逐漸進入官方語言,而且使用得非常謹慎。

  幾個月以前,儘管俄羅斯股市一再萎縮,主要銀行紛紛傳出不利消息,但克裡姆林宮的官方說法仍是:“這主要是發生在美國的問題”。

  直到去年11月20日,普京才終於公開表示,俄羅斯也在這場金融中遭到阻擊,並宣布用2000億美元外匯儲備救助需要幫助的大企業,解決失業者福利問題。

  當俄羅斯人民詢問到底發生了什麼,普京給出的答案是:我們會盡一切努力,政府將行使一切力量確保幾年前國家崩潰的災難不會再現。

  外交

  1998年,迫於國內嚴重的危機形勢,俄外交底氣不足,回旋餘地不大,同西方國家、尤其是同美國的關係則存在不少困難。

  如今10多年後的今天,同樣面對金融危機的衝擊,俄羅斯卻面臨和美國關係“回暖”的最好時機。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外交專家柳豐華認為,如今俄羅斯在國際舞台上並沒有表現出明顯的外交疲軟,在國際舞台上的影響力也沒有下降趨勢。

  在金融危機下,俄美關係趨向“回暖”。針對美國的“示好”,俄方一改以前的強硬態度,表示十分歡迎。

  本月上旬,在美國副總統拜登提出新政府外交政策後,俄羅斯願意同美國就雙方共同關心的問題恢復全面談話。

  由於能源價格低迷,俄羅斯要走出經濟危機將面臨更大的困難,俄羅斯未來發展的動力在哪裡,投資從哪裡來,都是俄羅斯面臨的大問題。因此,對俄羅斯來說,改善俄美關係更加迫切。

  而俄羅斯似乎也感到了外交上的乏力。為警告不聽話的烏克蘭,俄羅斯在今年元旦下令切斷天然氣輸氣管道,不僅讓烏克蘭人挨凍,也讓歐洲大陸恐慌。這種把能源作為國際外交舞台重量級籌碼的做法,其實已從智慧型的出擊狀態轉向動用“殺手鐧”的防守狀態。

  “能源外交”並未淡化

  近幾年,在高油價的大背景下,俄羅斯把能源作為推行其外交政策的有效工具,力圖通過能源外交重振其大國地位。而當能源價格下跌,俄羅斯手中的能源砝碼似乎難以成為要挾他國的強硬工具,但卻仍發揮著拉攏外交夥伴的戰略性作用。

  實際上,在眼下的經濟形勢下,“能源外交”並沒有淡化,仍然發揮著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從目前與日本、中國、韓國等的大型能源合作上可以看出,俄羅斯正利用手中的資源,來告知國際社會,它有能力與其他國家一道,共同攜手應對全球性的經濟危機。

  專家

  對於俄羅斯國內“1998年危機重演”的擔憂,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俄羅斯經濟問題研究專家李中海認為,與1998年相比,俄羅斯的經濟實力和金融狀況都大為改善,其抗風險能力也有很大提高。

  1998年盧布急劇貶值,整個國家無力償還外債,幾近破產;而這一次,俄羅斯擁有巨額外匯儲備以及在能源價格暴漲過程中所積累的巨額財富,使俄政府無論在出台各種措施,還是預計未來發展趨勢方面,底氣和信心都與10年前有天壤之別。

  目前,俄金融體系並未受到過多影響。國內所有主要銀行都是國有的,照目前情況看這些銀行都沒有像歐美同業那樣被高風險不良資產侵蝕。

  不過,李中海也表示,經歷過1998年危機的人都知道,如果目前不採取有效的金融措施,控制盧布貶值,解決外匯儲備和外債問題,俄羅斯的金融體系很難維持現有的穩定。

  危機暴露經濟結構弊端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俄羅斯問題專家龐大鵬和李中海都認為,金融危機暴露了俄羅斯單一經濟結構的弊端:從根本上制約了政府制定經濟政策的空間,而嚴峻的經濟形勢又讓救市政策難以在短期內見效。

  龐大鵬認為,與其他能源經濟國家相比,俄羅斯的經濟模式更具有特殊性。近年來俄羅斯經濟一直處於高通脹和高增長的發展狀態。

  這主要基於國際原料和食品價格的增長以及俄銀行利率的居高不下。但是,俄羅作為一個轉型中的新興經濟體,不可能違背經濟發展規律,在高通脹的情況下實現長期高增長。這種經濟模式難以抵禦金融危機的侵蝕。可以說,全球經濟危機暴露了俄經濟結構多元化不足的弊端,導致其進入了高通脹、低增長的時代。

  龐大鵬分析,由於俄羅斯現在的外債問題很嚴重,同時政府又需要大筆資金救市,因此政府手裡可用的流動資金不多,如果國際形勢不能及時好轉的話,救市政策很難見成效。

  救市措施“治標不治本”

  李中海認為,目前政府出台的這些措施都是“治標不治本”,沒有出台能從根本上解決經濟的有效措施。

  這是因為,除了政府可投資的空間很小以外,其使用財政政策拉動內需刺激經濟增長、投資基礎設施建設的空間也不大。

  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俄羅斯產業結構單一的問題:由於長期依賴國際原油、原材料價格和國際資本,本國的加工製造業滯後,大量手工業產品依賴進口,供給層面容易出現短缺,導致經濟發展沒有長足後勁。

  龐大鵬表示,正如俄羅斯學者所指出的,俄羅斯的危機具有政治性,國家管理體系對危機準備不足。

  因此,從長遠來看,俄羅斯要想實現經濟穩定增長,最根本的還是要對制度進一步加以創新,使得制度因素與非制度因素相得益彰,真正建立起既符合經濟發展規律同時又能實現制度的獨特性與普遍性協調統一的國家治理模式。

  鏈接

  1998年,俄羅斯爆發金融危機,並迅速演變成多重危機。

  在經濟領域中,俄羅斯先後爆發了金融危機、生產危機、預算危機和債務危機。

  1998年9月,俄聯邦政府收入只有區區50億盧布,且已大幅貶值。俄羅斯外債超過了1550億美元,還不包括俄羅斯各銀行和公司所欠500億美元的債務。普通居民的財產縮水嚴重,銀行儲蓄損失一半。輿論形容,1998年夏,俄羅斯政府等於宣布“破產”。

  在全社會範圍,出現了經濟危機與政治危機和社會危機複雜交織的局面。一年之內,兩任總理切爾諾梅爾金和基裡延科相繼下台。

  對於上世紀90年代初獨立的俄羅斯來說,這場危機衝擊之大,危害之深,都是空前的。它在俄羅斯人的心裡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也成為俄羅斯人不願回憶和重演的一場噩夢。(來源:廣州日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