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2月25日電/香港《大公報》今天發表題為“證監介入訴訟 增強股民信心”的社評表示,涉及“種票”疑雲的電訊盈科私有化行動,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在聆訊前夕申請介入訴訟程序,昨日獲得高等法院批准。證監會可在未來二十一天內提交證據,聆訊定期四月一日舉行。
社評說,證監會此次是援引《證券及期貨條例》第三八五條向法院提出申請,這是有關條例自二○○三年制訂及生效以來首次被引用。此一首開先例,值得關注。
社評指出,證監會此次在聆訊前夕作出“介入”決定,顯然經過反覆、審慎的考慮。在此之前,電盈小股東已一再提出相關要求,希望證監會介入,但證監會一直未有表態,而市場業界對證監會最終是否會出手,亦持觀望態度,因為政府、證監會如公開介入一宗市場交易商業運作,後果是“可大可小”的。
而有關條例的核心,亦即證監會此次最終決定介入的關鍵,就是“公眾利益”四個字。
條例規定,若證監會相信介入訴訟程序“符合公眾利益”,可在諮詢財政司司長竟見後,向法院提出申請。
那麼,證監會據之以決定介入的“公眾利益”,在此次電盈私有化過程中是否有引起懷疑、存在爭議的地方呢?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本月四日,電盈召開股東大會,會上通過私有化建議;而會後隨即傳出“種票”疑雲,據說有數以百計的人士在大會召開前獲安排購入一手電盈,從而取得投票權,令私有化建議得以通過。為此,部分小股東組成“大聯盟”,一再上街遊行抗議以及向政府請願,要求證監會介入調查,以保障小股民的利益。
社評又說,與此同時,事件在社會上和議員、政黨中亦引起廣泛關注,如大財團企業依仗財雄勢大和專業“財技”玩弄小股民於股掌之上,小股民宰割由人、欲哭無淚,市民普遍是寄予同情和對財團霸道產生反感的,從而也會對政府和有關監管機構是否有履行責任,維護公平交易、維護股民利益提出質疑。
因此,電盈私有化被揭出有“種票”疑雲後,問題實際上已經涉及到本港金融法規、體制是否完善,涉及到特區政府有關部門和證監會的監管工作是否有效,更涉及到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信譽和地位。政府如動輒介入市場,固然令人憂慮,但同樣,運作不夠透明、監管力度不足,以至股民利益得不到應有保障,這對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難道又是一件光采的事嗎?
社評稱,當然,公司私有化是資本主義市場商業行為,只要依法而行,任何人也無法阻撓;此次電盈私有化,是否依足法規、有無涉及“種票”,有待法院日後作出裁決;但證監會在此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宣布介入訴訟程序,並將會作出陳詞及提供證據,影響就是重大和正面的,小股東和廣大市民將會感受到監管法規的存在,從而提高對本港金融體系以及政府依法施政的信心。不論電盈私有化最終是否可以達到目的,本港金融體系完善、法規健全,是可以確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