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船員揭“灰三角航線” 俄官索賄賂(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2-27 10:10:44  


行走在這條灰色航線上,船長的任務相當繁重,既要擺平船員間的鬥毆事件,還要搞定俄羅斯“灰色清關”。
 
  海上械鬥家常便飯

  在海上,船員之間的鬥毆再正常不過。“稍有言語不和,船員們就會動手打架,因為他們來自不同的地方,很容易演變成群毆。”一位經常往來於山東日照和俄羅斯之間的馬來西亞籍船長鄭萬友說,在海上,處理打架鬥毆不能依靠警察和法律,而是船長的威望。

  兩年前,鄭萬友曾遇到過一場慘烈的械鬥事件。當時貨船正行駛在公海上,一名河南船員和四川船員發生口角,結果導致雙方二十多名船員陷入混戰。“中國人最重鄉土感情,我的手下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四川河南兩派……那次好幾個人臉上都‘挂了彩’,處理不好很容易船毀人亡。”最後,鄭萬友軟硬兼施降服了雙方的頭目才制止了這場鬥毆事件。

  貨船上是男人的世界,他們大多來自農村,文化程度不高,即使高中學歷的都很少。鄭萬友坦言,他們幹活很賣力、很能吃苦,惟一的缺點脾氣太火爆。

  無疑,這裡就像是“人與人之間的戰爭叢林”。不過在船員們看來,長期在海上生活,船員們精神壓抑難免會吵架甚至拳腳相加。“這倒也很平常。”來自山東青島一家航運公司的船員楊小羽說。
  
  收入不高忍辱負重

  對於很多人來說,如果不是家境貧寒,不然不會出海當船員。“如果你有其他手段謀生,沒有人願意再做船員,這是世界上最殘酷的職業。”楊小羽說。

  剛滿弱冠之年的楊小羽已有3年出海經歷。他的主要任務是在甲板卜照看貨物和基本的船體維護。“這是全船上最低級、最辛苦的崗位,誰都可以對你指手畫腳。” 楊小羽說,海上的生活就像農民種莊稼,是個“季節活”,啟航前後和入港卸貨是最忙碌的時候,船員都在各自崗位上忙碌著,而船長則“罵罵咧咧”粗魯地指揮大家工作。

  楊小羽不怕辛苦,就怕閒著無聊,更怕生病。一連數月在茫茫大海上航行,楊小羽最痛苦的是精神壓力。“這是習慣了陸上生活的人們難以體會到的。”在楊小羽的同事中,有一位在大海上漂泊了二十多年的老船員——他的父親楊叔斌。“這幾年海產品養殖又總是賠錢。村裏的男人們也只好出去做船員,賺些賣命錢。”楊叔斌無奈地說,一個人幹得再好,也只有兩三千元人民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