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南海艦隊驅護艦編隊。
|
中評社北京3月1日電/《環球時報》發表北京學者程亞文的文章稱,前不久,菲律賓眾議院通過法案,將中國黃岩島和南沙群島部分島嶼劃入菲律賓領海基線。此事引來不少議論,有人認為,對這種公然挑戰中國國家利益的行為,中國應該堅決予以回擊。還有人說,這反映出中國在海權問題上的乏力。
但我們不妨換一個角度來考慮問題。儘管和美國相比,中國還遠遠沒有在全球範圍內建立起海洋威懾力量,但與一些周邊國家相比,中國的實力還是不容小覷、或者說具有極大優勢的。那麼為什麼一些國家可以肆無忌憚地侵犯中國的國家利益呢?這是因為很多人看清了這樣一點,那就是一旦中國在軍事上有所行動,那麼必將牽一發而動全身,中國將在經濟、外交等各方面,付出很大的代價,鑒於此,中國很難採取一些強硬的手段。因此,與其說一些國家挑戰中國國家利益反映的是中國海洋實力的匱乏,不如說這反映的是中國要將實力轉化為國際影響力或者國際規範力,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那麼中國應該如何建立這種國際規範力呢?十分關鍵的一點就是為國際事務“立法”。美國之所以能具有強大的國際影響力,不僅是因為它有強大的軍事能力,更是因為,美國為世界提供了公共物品,並在提供公共物品的過程中,成為了國際秩序的主導者,並使它自己的國家利益得到了保護,為自己採取的行動找到了合法性。
就東亞地區而言,目前,東亞地區尚存大量海洋權屬糾紛,對於哪些國家的利益要求具有合法性,東亞國家莫衷一是。有人提出中國需加強國內立法,但國內法並不必然帶來國際規範力,因此,更重要的一點是,中國要做牽頭人和規則提出者,主動為東亞國家如何分配和使用海洋資源定章立制。一旦有國家採取了破壞規則的行為,那麼將會招致所有參與國的一致反對,這也為制裁行動找到了合法性。
東亞世界的海洋紛爭在未來相當長時間內都將是深刻影響東亞地區共同安全的一個重要隱患。中國作為當事者和地區大國,應該積極為東亞設計安全公共品,而不是單純地炫耀肌肉,或是採取權宜之計息事寧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