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洛時:歐洲熱情不再 對奧巴馬救市呼籲猶豫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3-12 15:14:29  


奧巴馬去年訪歐受熱情歡迎,如今美歐關係卻轉趨冷淡。
  中評社香港3月12日電(記者 何耀雄編譯報道)奧巴馬的崛起,曾一度讓歐洲人為之著迷,令人期待美國走出布什路線。但政治魅力不是萬能的,這兩個月來,歐洲各國領袖已經開始對奧巴馬的救市呼籲感到猶豫了。

  美國《洛杉磯時報》今日報道,各大工業國和發展中國家的財長周末將在倫敦發表抗擊全球金融危機的共同宣言,但美歐卻漸漸顯現出路線分歧。

  奧巴馬周三再一次呼籲各國效法美國,振興公共消費,拯救內需。但許多歐洲領袖卻表示他們的救市措施已經夠了,全球現在需要的是更嚴厲的金融監管,防止金融危機再度重演。

  一眾歐洲領袖聯手推倒了奧巴馬的計劃。

  盧森堡總理榮科(Jean-Claude Juncker)在布魯塞爾一個歐洲財長會議上明確指出,“我們還沒有準備好進一步增強目前的救市力度。”

  法國振興經濟部長德維讓(Patrick Devedjian)在一個電視訪問上更直指,“美國人應該更謙虛的汲取教訓,這個危機是由他們造成的。”

  德維讓的言論顯示出歐洲與奧巴馬目前的冷淡關係,儘管奧巴馬去年訪歐時,歐洲人對他還是相當熱情。

  法國大報費加洛日報周三在頭版報道“奧巴馬與歐洲的救市分歧”,其實,這個救市爭論是源於各自傳統理念的改變,本來歐洲習慣都是由政府出手挽救經濟,而自里根以後,傾右的美國政府則一向懷疑政府出手的有效性。

  當然,歐洲內部對於當前形勢也是眾說紛紜的,一方面,奧巴馬向歐主張規管金融業擴張;歐盟內部則希望通過推出共同財政措施來渡過危機,但法國不想看德國眼色,而英國的立場則親華盛頓、遠布魯塞爾。

  而歐洲領袖對奧巴馬的態度也不是霋時從讚譽轉向了負面,其中,與美高層有緊密關係的法國前外長、現任農業及漁業部部長巴尼爾(Michel Barnier)周三就在一個訪問中稱讚奧馬奧的救市表現“完美無瑕”。

  巴尼爾又強調法國重視倫敦峰會、支持進行金融改革和增強國際監管。

  巴尼爾說,“薩科齊期待G20峰會能出台規管虛擬經濟(Artificial Economy)、提高實體經濟監管和透明度的具體措施。要對抗經濟危機,我們必須打擊那些令人憤慨的投機買賣。”

  儘管美國在不斷催促,一眾歐盟國家依然沒有增強救市力度,歐盟的救市規模平均只佔GDP的3.3%,落後美國一倍;但另一方面,美國和英國自己也沒有在金融規管問題上向歐洲讓步。

  薩科齊的智囊、經濟學家巴夫瑞茲(Nicolas Baverez)分析,“英美兩國傾向採取即時救市措施,卻對增強金融監管相當審慎。因為金融業佔國家財政的比重實在太大了,他們對多邊監管機構充滿戒心,憂慮這些機構會削弱或取代國家的權力。”

  巴夫瑞茲也批評歐洲救市太“膽小”,警告G20峰會或會成為行動失敗的開始。巴夫瑞茲認為,薩科齊延續了法國一貫的強勢政府路線,應該也會支持奧巴馬的計劃。

  巴夫瑞茲說,“奧巴馬說得很對,我們必須加緊行動和加大力度,國際間必須緊密合作。巨額救市計劃或許會有點浪費,但我們若像上世紀三十年代般什麼也不做,便只會重陷當年進退兩難的悲劇局面。”


    相關專題: 百年一遇 金融海嘯席捲全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