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貶值戰 助長大蕭條
貨幣戰爭就是指各國政府為了獲得相對貿易優勢而爭相讓本國貨幣貶值,這種以鄰為壑的經濟政策,是造成30年代全球經濟持續大蕭條的主因之一。自1929年美股大崩盤後,美國GDP大跌近五成,商品貿易大跌逾三分之二,全球有四分之一人口失業。美國大蕭條造成了全球性的破壞,德英等工業國家數以百萬計人失業。同時,美國金融機構急於收回在國外的短期貸款,令歐洲多國銀行陷危。
1931年9月,國內通縮和失業壓力迫使英國放棄金本位制,英鎊隨之大幅貶值,從而觸發一浪高於一浪的國際貨幣貶值浪潮。同時,彼此金融聯繫密切的國家,就組成了諸如英鎊、美元、日圓集團等相互對立的封閉貨幣集團,擴大了對全球經濟的衝擊。
封閉貨幣集團 國際貿易跌50%
其後美國宣布一次性提高進口關稅30%後,其他國家隨即競相報復,激發了全球貿易戰,導致國際貿易數年內急劇萎縮50%。在經濟危機大背景下,貿易摩擦更逐步轉化成軍事對抗。
G20財長會議 人民幣成焦點
貨幣匯率是周末在倫敦舉行的G20財長會議議題之一,其中最受關注的是歐美官員會否在會上重提人民幣問題。美國財長蓋特納早前聲稱中國操控人民幣匯價,引發外交風波,有美國國會議員要求奧巴馬政府利用G20平台,聯合其他國家,逼中國令人民幣升值。
“4月應談中美貿易失衡”
眾議院籌款委員會貿易小組主席萊文(Sander Levin)周三說﹕“我們的雙邊努力迄今成效甚微,現在是政府利用多邊渠道的時候了。當局下一步應是在4月的G20峰會上,提出中美貿易失衡問題。”萊文是國會裏最激烈抨擊中國貿易政策的成員之一,曾要求美國向世貿投訴中國匯率政策。
奧巴馬周四出席美國商界領袖圓桌會議時則表示,G20峰會首要任務是促成各國推行“強健”刺激經濟方案,而非製造對金融市場的“超級監管者”。歐美近日就峰會主調針鋒相對,歐洲國家認為當下急務是推行金融監管改革,但奧巴馬稱“我們認為各國進行協調是很重要的,但不一定是製造超級監管者”。 |